十二月十三日三桥小雪

晓楼衾薄梦回频,辟户寒光绝点尘。

各各一篷船未动,差差万瓦屋如新。

高门定有丰醪饩,下里畴能馈粲薪。

邻叟踏泥共煎茗,早云多有望晴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冬日清晨的画面,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闲适自得的情怀。

“晓楼衾薄梦回频”一句,形象地表达了早晨醒来时那轻柔温暖的被褥和反复浮现的心头梦境。这里的“晓楼”暗示了一种高远的居所,也预示着诗人对生活有着较为理想化的期待。

“辟户寒光绝点尘”则是从室内到户外的一跃,开门后那清冷的阳光和被扫除了的尘埃共同构成了一个干净而明亮的空间意象。这不仅是在描绘环境,更是在表达诗人希望心灵也能如这般清洁无尘。

“各各一篷船未动,差差万瓦屋如新”两句,通过对静止的船只和屋顶的细节描写,传递出一种安宁与静谧的氛围。这里的“篷船”和“瓦屋”都是平凡之物,但在诗人笔下却显得格外珍贵。

“高门定有丰醪饩,下里畴能馈粲薪”则转向了生活的另一面——对美好事物的期待与感受。“高门”指的是富裕之家的宅邸,“丰醪饩”是诗人对于美酒佳肴的期待;“下里畴”则是指村落中的田地,“馈粲薪”表达了对农事收成后的满足感。这里既有生活的享受,也有对土地劳作的尊重。

最后,“邻叟踏泥共煎茗,早云多有望晴人”一句,则是在描绘与邻里老叟共度时光的情景。“踏泥”、“煎茗”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琐事,而“望晴人”则透露出诗人对天气变化的关注和期待,暗示着对未来美好天气的憧憬。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温馨的情感,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美好的冬日早晨。诗中的意象丰富而不失质朴,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之喧嚣,享受简单生活乐趣的心境。

收录诗词(2864)

方回(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 字:万里
  • 号:虚谷
  •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 生卒年:1227—1307

相关古诗词

十二月十五日去年以此日归

日月相望夕,西归昔问途。

焉知穷岁迫,重寓客楼孤。

压雪弥河舫,胶冰噤树乌。

遥怜万山里,儿女乏寒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十二月十五日晚宿馀杭步

孰令牵率到钱塘,朝暮随人作酒狂。

蜕壳喜离城市路,发蒙惊见水云乡。

四方上下乾坤阔,万里东西日月望。

向来楼居不得句,此夕叶舟吟兴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十六日

来往江复浙,扰扰一年间。

有子犹相隔,无官亦未閒。

病嫌真药少,债准旧书还。

霁雪楼前立,依依忆故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十六日水退雨不已次受益韵二首(其二)

七年逢四潦,苟活到于今。

每值月离毕,难逢木守心。

江兼湖共满,忧与恨俱深。

万顷青秧没,田家泪湿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