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民初先生归广州兼问讯赵知事公杰

静江遥带五羊城,官舸乘风画鹢轻。

客馆乡人秋送别,高斋弟子日相迎。

桄榔接叶蛮烟暗,螺蚌含珠海月明。

到郡为询贤赞府,几时鞍马定朝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偶桓的《送陈民初先生归广州兼问讯赵知事公杰》以送别与问询为主题,描绘了静江与广州之间的水路风光,以及两地间的深厚情谊。

首句“静江遥带五羊城”,静江与广州相望,通过江水相连,展现了一种地理上的联系与情感的纽带。接下来“官舸乘风画鹢轻”描绘了官船在江面上乘风破浪,轻盈前行的景象,既展现了航行的自由与畅快,也隐喻了人物内心的洒脱与追求。

“客馆乡人秋送别,高斋弟子日相迎”两句,通过“送别”与“相迎”的场景,表现了离别时的不舍与重逢时的喜悦,体现了人际关系中的深情厚谊。客馆中,乡人与友人依依惜别;高斋内,弟子们热情迎接,这种情感的交替变化,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层次。

“桄榔接叶蛮烟暗,螺蚌含珠海月明”描绘了静江与广州之间自然风光的美丽与神秘。桄榔树的叶子紧密相连,仿佛构成了一片绿色的屏障,而远处的海面上,螺蚌闪烁着月光,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景象。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象征了两地间文化的交融与和谐。

最后,“到郡为询贤赞府,几时鞍马定朝京”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与期待。诗人询问陈民初先生到达广州后的情况,并期待他早日返回京城,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未来的共同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送别与问询的主题,以及两地间深厚的人际关系,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收录诗词(14)

偶桓(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童佥宪士昂咏雪

隆冬气凛冽,朔风布威严。

同云糊正密,六出渐飞添。

纷纷花絮杂,片片琼玉兼。

高堆瓦将覆,乱落尘不沾。

碧鸡没孤喙,金马埋双尖。

皎洁炫晴瀑,虚明夺夜蟾。

梅枝飘素粉,竹叶悬牙签。

灞桥诗助思,锦帐酒伤廉。

玉花轻入幔,冰柱细垂檐。

自闻谢女咏,翻似织成缣。

形式: 古风 押[盐]韵

万竿烟雨图为童佥宪赋

君不闻淇水隈,烟笼万个绿猗猗。

又不闻湘江曲,雨过千竿齐挺玉。

淇峰湘流各一方,遥遥相隔千里长。

君胡巧将缩地诀,并作无边烟雨乡。

鹧鸪声近黄陵庙,山接九疑猿夜叫。

少年曾记画船轻,百咏新诗随口道。

今日看图忆少年,老怀衰鬓两茫然。

总有琅玕可人景,愧无珠玉惊人篇。

闻君爱竹几成癖,沙土南金灰白壁。

閒来酣听戛铿鸣,静里饱观苍翠色。

君兮君兮听我歌,江上年年风雨多。

竹花零落碧云冷,奈尔凤饥无食何。

形式: 古风

连云叹

连云栈道如升天,千山万山相盘旋。

上有古今不伐之老桧,下有昼夜不息之飞泉。

林深未知清昼永,但闻百鸟相和巧出音绵绵。

鹧鸪之语人共识,分明似诉行不得。

客怀闻此倍感伤,驻马看云长叹息。

鸡头关前山最高,我马已痡仆亦劳。

悬崖万丈陡壁立,俯瞰群岭同儿曹。

乌龙江里涛声恶,日日轰雷惨寒骨。

奔流直与沧海通,势自天成非禹凿。

我来对此心茫然,便欲解绶思归田。

乃知王事未可缓,行行且诵皇华篇。

皇华四牡歌再续,上德未宣怀靡足。

何当两腋生羽翰,顷刻抟风到西蜀。

形式: 古风

题曹佥宪三茅山水图

三茅山水何奇哉,形胜彷佛东蓬莱。

山峰高耸彩云表,水道近接沧江隈。

四时景物多佳致,一入春来更明媚。

杨柳轻垂翠带长,杏花艳吐胭脂丽。

松梧竹木交加新,梵王宫殿高嶙峋。

峨峨宝刹矗天际,小小画船撑水滨。

乡村远近多茅屋,朝出耕兮夜归读。

溪畔时逢访友人,林间数遇携琴仆。

青帘摇飏酒家前,一行飞鸟来青天。

眼中总是吟哦具,意外了无尘俗牵。

曹公于此筑居第,子孙绳绳习诗礼。

科甲相传继后先,簪缨奕叶光闾里。

一从出仕趋金门,十载思家劳梦魂。

闽山路隔无飞雁,滇海宵深感断猿。

迩来忽得唐王宰,故里画图随笔洒。

新花新树景还同,旧水旧山形不改。

看图对景情依依,飘然便欲抽簪归。

却忆君恩未能报,抚卷尽日徒欷歔。

朅来索我题长句,我亦三茅邻近住。

何当与子赋归欤,同老林泉最清处。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