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九秋过西池作诗持国和之邀予同赋

三山凌波涛,云汉邈氛埃。

世无乘槎客,安得穷昭回。

天门洞阊阖,海池含风雷。

渊沦蛟龙室,焜炫金银台。

西颢何萧条,百芳日已摧。

谁能莹心赏,喟子怀仙才。

时变感所思,驻车载徘徊。

已秋孰愿夏,览物弥欢哀。

韩生肆爽言,观变均齐谐。

而我拘俗者,俊游日已乖。

欲濯缨上尘,何时与君偕。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刘敞创作,名为《吴九秋过西池作诗持国和之邀予同赋》。诗中描绘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感慨,以及对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深思。

首句“三山凌波涛,云汉邈氛埃”以壮丽的景象开篇,三山凌越波涛,云汉高远,烟雾渺茫,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接下来,“世无乘槎客,安得穷昭回”表达了对古代传说中乘木筏至月宫的乘槎客的向往,渴望能探索宇宙的奥秘。

“天门洞阊阖,海池含风雷”继续描绘了神秘莫测的天界景象,天门敞开,海池中蕴含着狂风巨雷,充满了奇幻色彩。“渊沦蛟龙室,焜炫金银台”则进一步渲染了仙境的瑰丽,深渊中是蛟龙的居所,光芒四射的金银宫殿映照着天空。

“西颢何萧条,百芳日已摧”转而描写秋天的景象,西边的天空显得空旷而凄凉,百花凋零,时光流逝。“谁能莹心赏,喟子怀仙才”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仙人生活的向往。

“时变感所思,驻车载徘徊”反映了诗人对时间变化的感慨,心中思绪万千,脚步在车旁徘徊。“已秋孰愿夏,览物弥欢哀”则是对季节更替的感叹,虽然秋天带来了哀愁,但观赏万物依然能引发欢愉与哀思。

“韩生肆爽言,观变均齐谐”引用韩生的话,强调观察事物的变化应保持平衡和谐的态度。“而我拘俗者,俊游日已乖”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拘泥于世俗的自责,与韩生的洒脱形成对比。

最后,“欲濯缨上尘,何时与君偕”表达了诗人渴望摆脱尘世束缚,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解脱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时间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1702)

刘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 字:原父
  • 生卒年:1019—1068

相关古诗词

读杂说小书

长日无与语,聊及齐谐书。

纷纭六合外,莽眇三皇初。

近既难必有,远亦非必无。

古今梦寐间,过事蚊虻如。

达生齐万物,曲士拘一隅。

苟以忘吾忧,焉能识其馀。

形式: 古风

初到淮西读书申申堂寄友

禀性实无用,干名谬所望。

中为禄仕逼,误有世俗偿。

组绶见羁縻,簿书正抢攘。

语言畏时忌,谈笑忧事妨。

往者托山林,未能下羲皇。

迩来失吾真,终日几发狂。

期会非本务,米盐岂大方。

洒心赖篇籍,发兴依松篁。

朋友素所畏,道路阻且长。

怨极倘见思,寄声慰离肠。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夜读汉书

明灯一编书,往古千岁事。

值欢辄孤笑,触愤还累欷。

四旁寂无声,童仆正熟寐。

欢愤虽不同,均非平和气。

可怜自戕伐,忽忽老将至。

反爱童仆愚,冥然不识字。

形式: 古风

和永叔寒夜会饮寄江十

昔与江翁别,酣歌国门道。

黄花落酒樽,白发藉霜草。

本谓此行远,定知此乐难。

岂意二三子,复为今夕欢。

主人文章伯,谈道辄忘倦。

每至绝倒处,恨不使君见。

鸟迹上古书,龙头冢中器。

其人骨已朽,感此相与醉。

呼问西飞云,游子何当返。

寒风吟枯梧,岁月益已晚。

吾闻太华峰,乃有神仙居。

莫逐秦时人,独结山中庐。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