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王松的《排闷六首(其四)》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境遇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首句“尼山且欲九彝居”暗指自己身处困境,如同古代贤人孔子所寓言的九夷之地,渴望得到更好的居住环境。诗人接着以苏武自比,强调即使身处异国他乡,也保持着忠诚的节操,暗示自己不会像李陵那样向敌人低头。
“归国能无苏武节,望乡羞答李陵书”这两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坚守气节的决心。接下来,“不堪困苦同笼鹤,亦厌奔波似磨驴”描绘了诗人对于当前生活的艰辛和疲惫,觉得自己如同笼中之鹤,备受束缚,又如磨道之驴,疲于奔命。
最后两句“我信苍天应有眼,城门火岂及池鱼”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坚信尽管当前处境艰难,但上天总会看到,不至于无辜之人遭受池鱼之殃。整首诗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