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王松的《排闷六首(其五)》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边疆局势的深深忧虑和无奈之情。首句“海疆何日报平安”,以疑问形式揭示了诗人对边疆安宁的渴望,然而接踵而来的“绝好金瓯更不完”则暗示了战乱或不安定的现实,意指国家版图虽大,但仍有隐患。
第二句“河朔已非唐土地”,通过对比历史,强调了时移世易,曾经的繁荣区域已非昔比,暗示了领土变迁和外族势力的存在。“蛮乡尚有汉衣冠”进一步描绘出边远地区仍有汉族人民生活,但也可能暗示着文化交融与认同的复杂性。
“传抄奏草惊心读”表达了诗人阅读奏章时内心的震动和忧虑,他深知国事艰难,却只能旁观。“岂料沧桑袖手看”流露出一种无力感,诗人感叹自己面对国家的沧桑巨变,只能袖手旁观,无能为力。
最后两句“时节一杯难强进,背人独自泪阑干”,诗人借酒浇愁,但即使在这样的时刻,也无法勉强自己饮酒,只能背着人独自垂泪,显示出深深的哀愁和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个人无力改变现状的悲凉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