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王孙(其三)秋词

飕飕风冷荻花秋。明月斜侵独倚楼。

十二珠帘不上钩。黯凝眸。一点渔灯古渡头。

形式: 词牌: 忆王孙

翻译

秋风吹过,荻花瑟瑟作响,显得格外寒冷。明亮的月光斜照着我独自倚在楼上。
厚重的十二层珠帘没有挂起,我默默凝视远方。远处古渡口,只有一盏渔灯闪烁。

注释

飕飕:形容风声凄厉。
荻花:一种草本植物,秋天开花,常见于河边。
明月:明亮的月亮。
独倚楼:独自一人靠着楼栏杆。
十二珠帘:装饰华丽的多层窗帘。
不上钩:没有挂起。
黯凝眸:眼神黯淡,凝视远方。
一点渔灯:远处的一盏渔夫使用的灯火。
古渡头:古老的渡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的夜晚景象,充满了静谧与孤寂之感。"飕飕风冷荻花秋"中,"飕飕"形容风声,"荻花"常生长于水边,在这里可能指代某种荒凉之地,整行表达了一种深秋的萧瑟氛围。

"明月斜侵独倚楼"则描绘了诗人独自倚立在高楼上,静观着渐渐升起并斜照过来的明月。这里的"独倚"表达了一种孤独与寂寞的情怀。

"十二珠帘不上钩"中,"十二珠帘"可能是指窗前或门上的装饰性珠帘,但在此刻却未被挂起。这一细节加深了诗人心中的凄清感,也许暗示着一种内心的封闭与隔绝。

接着的"黯凝眸"表达了诗人的沉思状态,似乎在回忆或思考着什么。"黯"字用得好,既形容眼神,也烘托出一份忧郁的情绪。

最后的"一点渔灯古渡头"将画面引向更远处,"一点渔灯"在夜色中微弱却坚定地照亮着某个地方,或许是诗人心中的希望之光。"古渡头"则让读者联想起往昔的过往与故事。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作者在深秋夜晚独自沉思、怀旧的情感。

收录诗词(4)

李重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远约1122年(宋徽宗宣和)前后在世,生平不详,工词。《全宋词》收其《忆王孙》词四首,皆是颇具意境的佳作。例如第一首写闺阁愁思:佳人高楼远望,只见连天芳草,千里萋萋,而所思之人更在天涯芳草之外;又听得杜宇声声悲鸣,痛“不忍闻”。暝色渐入庭院,主人公在“雨打梨花”的滴沥声中步归绣阁,但心中愁思无疑比此前更加凝重,全词可谓写得一派愁气弥漫

相关古诗词

忆王孙(其二)夏词

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沉李浮瓜冰雪凉。竹方床,针线慵拈午梦长。

形式: 词牌: 忆王孙

忆王孙(其一)春词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形式: 词牌: 忆王孙

次朱文公廓然亭韵

清晨出西郊,危径甃滑石。

徐登九日山,眼观天地窄。

沧溟渺无涯,云林森削壁。

徙倚极遐观,感今怀往昔。

而我遂幽寻,尘事忽如失。

颀然隐君子,未审果何得。

磨崖古题名,半含苍藓碧。

日夕促归鞍,青山云乱白。

形式: 古风

还桑泽卿兰亭考二首(其一)

书法光芒晋永和,后来摹写不胜多。

考论又得桑夫子,兰渚风流转不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