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孙节推致语口号

身是书楼东眷孙,老仙况复种仙根。

高科恰是承先躅,盛事还应表里门。

堂上承颜情最乐,窗前草制梦犹存。

着鞭且向长安道,春色如今紫诏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我身为书楼东边的子孙,老神仙又在此种植仙家之根。
科举考试名列前茅,正是继承了祖先的足迹,这是家族的荣耀。
在家中尊奉长辈,心中充满喜悦,窗前起草的诗文梦想依然清晰。
我挥鞭前行,向着京城大道,春天的气息如同紫禁城的温暖诏书般令人振奋。

注释

身:自己。
书楼:书房。
眷孙:子孙后代。
老仙:老神仙。
仙根:仙家传承。
高科:科举高分。
承先躅:继承先人的足迹。
盛事:荣耀之事。
表里门:内外皆显赫。
堂上:家中。
承颜:敬奉长辈。
窗前:窗下。
草制:起草。
梦犹存:梦想犹在。
着鞭:挥鞭前行。
长安道:京城道路。
春色:春天景色。
紫诏:皇帝的诏书。
温:温暖。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了翁所作的《燕孙节推致语口号》。诗中,作者以书楼东眷孙的身份自比,表达了对传承家族荣耀和仙人般超凡品质的追求。"高科恰是承先躅",意指通过科举考试取得高位,是延续祖先的优秀传统。"盛事还应表里门",强调这样的成就不仅是个人的光彩,也是家族荣誉的体现。

"堂上承颜情最乐",写出了诗人享受孝顺长辈的快乐,而"窗前草制梦犹存"则流露出他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梦想。最后两句"着鞭且向长安道,春色如今紫诏温",寓意诗人积极进取,期待在仕途上有所作为,春天的温暖仿佛预示着朝廷的恩泽和希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家族传统的尊重,又有个人抱负的展现,体现了宋代士人的家国情怀和人生理想。

收录诗词(1076)

魏了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字:华父
  • 号:鹤山
  • 籍贯:邛州蒲江(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78年—1237年

相关古诗词

燕新进士

已办书生场屋缘,枫宸入对字三千。

玉阶喜得方寸地,屋漏如临咫尺天。

学自孔颜期用世,道非尧舜莫陈前。

便听第一鸿胪唱,衣钵如余未足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赠相士郭灏

载小奚奴长自随,两牛腰大赠行诗。

逢人有问辄如见,及我相遭不肯奇。

每会面时长好好,合开口处或期期。

道人莫是朱仙术,当与余言未及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孺人谯氏挽诗

门闾冰似清,谯女复苏甥。

幸有室家乐,宁无兄弟情。

灭鄫虽未忍,归卫不容行。

独殿诸昆后,鸾封贲九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魏抚干挽诗

同姓又同升,知君莫我深。

磨人三寸铁,行己四知金。

雪柏擎苍干,霜钟振晓音。

若人今在否,抚事一沾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