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

它国西南隅,亘地岣嵝外。

奇峰七十二,主客雅相对。

辙在想虔游,铭知知禹会。

形式: 古风

翻译

它国位于西南边陲,延伸至岣嵝山之外。
那里有七十二座奇特的山峰,主峰与其余山峰相互映衬。
我想象着虔诚的游览,铭记着大禹会盟的历史。

注释

它:指代某个国家。
国:国家。
西南隅:西南边境。
亘地岣嵝外:横跨岣嵝山之外的土地。
奇峰:奇特的山峰。
七十二:数量众多。
主客:主峰与其他山峰。
雅相对:相互映衬,显得优雅。
辙:想象,设想。
虔游:虔诚的游览,指对山水的敬仰和探索。
铭知:铭记,深深记住。
禹会:大禹会盟,古代传说中的一次重要会议。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南岳的壮丽景色,通过对山峰、地势的细腻描述,展现出自然之美与神秘。"它国西南隅"直接指向了诗人所面对的地域,即南岳的方向。"亘地岣嵝外"则描绘了一片开阔而崎岖的地貌,给人以广阔与深远之感。

"奇峰七十二"中的数字,或许象征着完美、齐整,也可能是对南岳众多奇特山峰的一种概括。"主客雅相对"则表达了这些山峰之间和谐而又独特的关系,宛如宾主交错,各具特色。

"辙在想虔游"中的“辙”字指的是车轮留下的痕迹,这里用来形容古人登山留下的足迹。"铭知知禹会"则是对历史的回顾与缅怀,"铭"字意味着记忆和铭刻,而"知禹会"则是在提及中国古代圣王大禹治水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片土地深厚的情感以及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整首诗通过景物的描写,传递了一种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历史感和文化自信,是一首融合了山水之美、历史沧桑与个人情怀的佳作。

收录诗词(308)

张舜民(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诗人陈师道之姊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祐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任职七天,言事达60章,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党争事,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

  • 字:芸叟
  • 籍贯:邠州(今陕西彬县)
  • 生卒年:1065

相关古诗词

哀虢县令犹子箅(其二)

艰生数寸得能孤,满望亭亭百尺馀。

霜雪未零摧折去,不材何用腹心枯。

形式: 七言绝句

哀虢县令犹子箅起二(其二)

送别言犹在,来书墨尚温。

安知咫尺地,便有死生分。

已负秋山约,犹传鲁史文。

魂兮今有托,将袝伯兄坟。

形式: 五言律诗

城上乌

城上乌,山头月,几点残星灭不灭,营中角声鸣咽咽。

战马嘶,征人发,堂上双亲垂白发,闺中少妇年二八。

爷牵衣,儿抱膝,东邻西邻哭声一,道上行客肠断绝。

形式: 古风

度秦岭

狗日去中山,春尽抵冯翊。

闰晦适石城,发轸蒙再谪。

有侄佐晋阴,所幸在肘腋。

儿女本天爱,未免各分北。

同行五六口,出关已登陟。

舍去两京道,右手入大谷。

入谷路崎岖,少前屡颠踬。

秦岭生所闻,今日乃相识。

一舍蹑其跌,两舍跨其脊。

东井闻水声,南箕观簸析。

西历华山小,北瞰黄河赤。

大荔信毫末,中条真拳石。

终夜听猿啼,白昼履虎迹。

俯仰天地间,浩然为一色。

是时甫中元,寒冻地欲坼。

婢仆急榆火,腹背互熏炙。

辗转竟号呼,良久各苏息。

其南差沵迤,稍降已温液。

及至洛水滨,挥汗复畴昔。

乃知高卑殊,能使气令易。

商于固善地,又且近乡国。

感涕荷君恩,死生宁有极。

凡人历艰险,乃心方惊策。

常使处燕安,政如怀鸩毒。

所以古先人,平居犹运甓。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