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马臻的《嗟馀春》描绘了春日雨后的自然景象与细腻的情感体验。诗中以春雨、春水、岸花、光风、杜宇(即子规鸟)和杨花等元素,构建了一幅生机勃勃而又略带哀愁的画面。
首句“春雨足,春水满”点明了春雨充沛,春水盈满的景象,为后续的描写奠定了基础。接着“岸花匼匝光风暖”一句,通过“匼匝”(环绕)和“光风暖”描绘出岸边花朵围绕、春风和煦的温暖氛围,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人间杜宇最知机,啼得血流春不管”两句,借子规鸟的啼鸣,表达了对春天流逝的感慨。子规鸟的啼声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时光,但又似乎不关心春天的离去,这种对比中蕴含着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慨。
“迷芳著物苦忘归,直待杨花似雪飞”则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与短暂。花朵迷人的香气让万物难以忘返,直到杨花如雪花般飘落,春天才真正离去。这里不仅赞美了春天的美丽,也暗示了美好事物的短暂。
最后,“多少好怀成别恨,馀香沁入野蔷薇”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时光的怀念与不舍。即使春天已逝,但余香犹存,仿佛春天的记忆被野蔷薇所承载,成为心中永恒的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怀念之情,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深沉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