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太史瑚琏姿,葆真铲光相。
与余一谈秇,潇洒神俱王。
倾盖岂必深,慨焉成辨谤。
蕴籍叔度流,纵横东京上。
疏草就磨灭,苦心将谁向。
此诗描绘了一位才华横溢、品行高洁的太史公,以瑚琏之姿自处,保持真我,铲除浮华。与诗人一谈之下,便显现出超凡脱俗的气度和神韵。虽初见时未必能深入交流,但其内心之真诚与深沉却令人感慨,仿佛能辨明是非,澄清误解。他如叔度般温文尔雅,又如东京时代的人物般纵横捭阖。其文章虽已随时间消逝,但那份为文的苦心,却无人能真正理解。此诗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展现了人物的高尚品质与独特魅力,同时也流露出对逝去才华的惋惜之情。
作品:《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
明代的文学家、史学家。为“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
西京祀以远,浸淫成六季。
杨马虽沈沦,余波尚绮丽。
子威负奇者,冥搜复傍缀。
遂令一代业,灿若云锦制。
所虞白凤凰,飘瞥毫端逝。
伯起初艺成,白晰美少年。
一芬墨池藻,众工归我妍。
薄游燕昭台,兴尽剡溪船。
自谓千秋业,不假公车传。
晨着潜夫论,夕奏钟期弦。
天潢无浊流,洪都饶国琛。
宗良虽晚成,力窥作者林。
穷搜自冥合,有造必苦心。
飞书渐寂蔑,神交岂在今。
垂当忘言际,聊以表知音。
至人不皮相,文士不灭迹。
山甫一荒伧,而乃癯山泽。
虽谢伯鸾舂,尚输柴桑获。
日暮负薪归,商歌中金石。
犹有身后名,时时一沾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