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西施为题,借其故事抒发了对美的深沉感慨与对历史兴衰的思考。首联“西子曾经此地过,自调脂粉染双娥”开篇即点出西施的故事背景,她亲自调制脂粉,给自己的面容增添了几分妖娆,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西施的美丽与自信。颔联“乍辞越国山应远,望入吴门怨已多”则通过西施离开越国、远眺吴门的情景,表达了她的离愁别绪和对未来的忧虑。颈联“春满玉容初罢镜,香生罗袜欲凌波”进一步刻画了西施的美丽与优雅,即使在即将离去之际,她依然保持着那份从容与高洁。尾联“古来尤物能亡国,鹿走姑苏奈尔何”则将话题引向更深层次的历史反思,指出美有时会成为国家灭亡的导火索,即便是如西施这般绝世佳人,也无法改变历史的进程,最终只能无奈地走向命运的尽头。
整首诗通过对西施这一历史人物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她的美丽与哀愁,也蕴含了对人性、美与权力关系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历史轮回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