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一日复大雨用前韵

山头一寸云,山下一尺雨。

青天在层阴,未用遽披睹。

悬知垄亩间,不著蓑笠禦。

呼儿趣秧稻,唤妇催酿黍。

使君同戚休,有味胜鼎俎。

似闻小人言,无复怨詈汝。

行看黄云翻,不独翠浪舞。

饬厨办千觞,饮客醉一举。

不知城东湖,今复深几许。

鸥鹭莫相疑,龟鱼且为主。

形式: 古风

翻译

山顶上一丝云,山脚下却下着一尺的雨。
虽然天空湛蓝,但被层层乌云遮蔽,还不能立即见到阳光。
可以预想田间的小路上,农夫无需蓑笠防雨。
呼唤孩子们快去插秧,喊妻子快来酿酒。
官吏与百姓一同忧患,这样的乐趣胜过丰盛的宴席。
似乎听到了小人的闲言碎语,但不会再有人对你抱怨或责骂。
不久后,连黄云也会翻滚,不只是绿色的稻浪在舞蹈。
赶紧准备千杯酒,让客人一醉方休。
我不知城东的湖水如今深了多少。
鸥鹭不要担心,这里将是鱼儿和龟的家园。

注释

一寸:形容云量极少。
层阴:层层乌云。
垄亩:田地。
蓑笠:防雨用具。
戚休:共同忧虑。
鼎俎:古代祭祀或宴会上的菜肴。
怨詈:责骂。
黄云:泛指乌云。
翠浪:绿色的稻浪。
千觞:千杯酒。
深几许:深度增加了多少。
鸥鹭:水鸟。
龟鱼:水中生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大雨的场景,诗人通过对比山头与山下的雨量差异,形象地展现了天空阴沉但雨势并未立即消散的情景。他想象田间农夫正在忙碌,穿戴蓑笠防雨,同时表达了对百姓生活的关心,认为这样的风雨有助于农作物生长,使君(官员)与民同忧共喜,其乐融融。

诗人还提到听到小人的言论,似乎是在说雨下得太大,但诗人并不认同,反而期待着雨后的丰收景象,准备设宴庆贺。他对城东湖的变化也有所关注,暗示雨后湖水可能上涨,提醒鸥鹭和水中生物不必惊慌,因为雨水对它们也有益处。

整首诗语言朴素,情感真挚,通过自然现象寓含了对民生的关注和对丰收的期盼,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614)

曾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茶山居士。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 字:吉甫
  • 籍贯: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
  • 生卒年:1085--1166

相关古诗词

三次苏字韵

陶诗虽瘠元非枯,确论近出眉山苏。

君诗不赠世作者,以暗投我如投珠。

鄙人摹写不成就,妄指画狗为于菟。

安得才似柳刺史,好辞玉佩鸣琼琚。

形式: 古风

三老亭

华发累朝人,苍髯几时树。

政恐郢斤寻,明堂要材具。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遇]韵

上元日大雪

句芒整辔浃辰间,雪片相随大可观。

挑菜园林有馀润,烧灯庭院不胜寒。

柳条弄色政尔好,梅蕊飘香殊未阑。

便似落花飞絮去,直疑春事并衰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