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道友求问

养性休教起怒嗔。外身须认正,里头真。

日施方便做慈因。清凉至,只在气精神。

财色莫相亲。自然通大道,觉申申。

金丹结就出迷津。登云路,玉洞看长春。

形式: 词牌: 小重山

鉴赏

这首元代王哲的《小重山·道友求问》是一首禅宗道教修养的诗歌,以简洁的语言阐述了修心养性的道理。首句“养性休教起怒嗔”强调了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不发怒的重要性,体现了道教追求心境清静的修行理念。

接下来,“外身须认正,里头真”教导我们要注重外在行为的正当,同时更要修炼内心,追求真实的自我。诗人通过“日施方便做慈因”鼓励每日行善积德,以慈悲为怀,积累善果,达到内心的清凉与精神的饱满。

“清凉至,只在气精神”进一步说明,内心的宁静和精神的活力是内在修行的结果,而非外在环境所能给予。然后诗人告诫“财色莫相亲”,暗示要摆脱物质欲望和情欲的束缚,以便通达大道。

最后,“自然通大道,觉申申”表达了通过自然的修行过程,可以逐渐领悟大道,达到觉醒的状态。结尾两句“金丹结就出迷津,登云路,玉洞看长春”则以炼丹成仙的隐喻,描绘出修行者通过内在修炼,最终超越世俗,达到长生不老的境界。

整首诗语言通俗易懂,寓教于乐,富有哲理,展现了道教对个人修养和精神追求的重视。

收录诗词(635)

王哲(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山亭柳

性本慈悲。要觅玄机。妙理上欲寻思。

一身无可脱,被家缘、火院驱驰。

爱欲猛捐样下,怎标向、那妻儿。

此个丹成分两处,若教行坐总相随。但恐不由伊。

双全全举得,人人尽、学取无为。

清静到头各就,只庞居士同知。

形式: 词牌: 山亭柳

山亭柳

能置田庄。买得浮桑。蓬莱路做清凉。

渐渐成作用,昆仑上、别有嘉祥。

每岛各开三户,殊名号、九般房。

渐见初阒寂生祖,次通长聚见元阳。流转遇明堂。

好看炎炎景,这毗邻、现出亮光。

处此安居已定,住瀛洲、是仙乡。

形式: 词牌: 山亭柳 押[阳]韵

山亭柳

春景精研。花草新鲜。夏日赫绽红莲。

忽然秋早至,见山亭、柳上鸣蝉。

飙地朔风来到,飘白雪、遍山川。

百岁光阴如撚指,一灵真性好搜玄。得后总周全。

养就神和气,结成丹、灿灿团圆。

五道耀明齐聚,簇拥上、大罗天。

形式: 词牌: 山亭柳 押[先]韵

川拨棹

五更里,瞥看斗杓无差缺。

正合天心斡运,堪作上天喉舌。向中央也,玉花结。

捉得清虚这回决。便永永除生灭。

此个自在逍遥,唯予独会拈捻。害风儿,怎生说。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