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论功终是猎犬,见事不如擒虎。
我愿一识荆州,人道莫逢玉汝。
这首诗以戏谑的口吻,对比了猎犬与擒虎的能力,以及对荆州的向往,暗含着对武夫韩公的评价。首句“论功终是猎犬”以猎犬比喻韩公,暗示其虽有功劳,但与擒虎者相比,能力尚有不足。次句“见事不如擒虎”进一步强调韩公在见识或处理事务方面,不及擒虎者高明。后两句“我愿一识荆州,人道莫逢玉汝”,表达了诗人希望结识韩公的愿望,同时也借“荆州”和“玉汝”这两个典故,隐喻韩公的才能与品德,意在赞扬韩公。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形象的比喻和巧妙的典故运用,展现了诗人对韩公的评价与期待,语言幽默风趣,富有深意。
不详
(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结柳未送穷车,弊衣先入歌院。
虽得萧何指踪,难与老子同传。
寻常行处酒债,每日江头醉归。
薄暮斜风细雨,长安一片花飞。
百钱街头酒价,蹇驴醉里风光。
莫傍郑公门去,恐犹恨在登床。
都因焚券家贫,亲与当炉人卖。
问得街头酒价,索取江头酒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