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游武夷遇雨既渡复回明日竟游九曲而行因留(其二)

渡口回舟未忍移,净坊听雨坐题诗。

馀龄倘有寻真路,试与披云问凤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翻译

船停在渡口,我还不想离开,静静地坐在那里听雨,开始写诗。
如果我还有余生,想要寻找真实的道路,我将尝试拨开云雾,去询问那传说中的凤凰。

注释

渡口:码头或渡船停靠的地方。
回舟:返回的船只。
未忍移:不忍心离去。
净坊:清净的住所或寺庙,这里指静心之地。
听雨:聆听雨水的声音。
题诗:写诗或题写诗篇。
馀龄:剩余的寿命,晚年。
寻真路:寻找真理的道路。
披云:拨开云层,比喻探索未知或困难。
问凤儿:向凤凰(可能象征智慧或吉祥)询问。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武夷山遇雨后的情景。开篇"渡口回舟未忍移,净坊听雨坐题诗"表达了诗人虽然已经准备好回程,但是在渡口处却被美丽的风光所吸引,不忍心离开,而是选择在一个干净静谧的寺庙里聆听雨声,并且坐在那里写下这首诗。这样的情境充满了诗意和画意,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热爱。

"馀龄倘有寻真路,试与披云问凤儿"则是诗人的自我寄托和心灵追求。在这里,“馀龄”指的是悠长的岁月,而“寻真路”则暗示着诗人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和探索。他想象着在这些漫长的岁月里,如果有机会去寻找生命的真谛,是否能够像神话中的凤凰一样,穿云破雾,达到高远之处。这样的表达不仅展现了诗人的理想追求,也反映出他对精神自由和超脱尘世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抒发,展示了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合一的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779)

李弥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 号:筠西翁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085~1153

相关古诗词

道游武夷遇雨既渡复回明日竟游九曲而行因留(其一)

人间何地寄衰翁,偶到神山一苇中。

可是仙君谢逋客,船头无处避刚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嗣知客远访筠溪留旬馀将归以偈送之

剥啄君来破郁陶,解包相对煮溪毛。

一坡脩竹无穷意,可但灵云只见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豪]韵

题大儒寮小阁

青鞋踏尽剑铓山,借枕僧房落照间。

高屋凭虚听泉语,岭云应似我身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题范才元湘江诗画

诗才妙入江南画,画手工传渭北诗。

一段澄心卷湘水,吟轩长对唤船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