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李教授

偏是书生赋分悭,生平受用只儒酸。

非无热处可炙手,禁得寒时做冷官。

乃父向年已科目,好儿今日又衣冠。

期颐上寿古来少,归去关山雾雨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偏偏是读书人得分吝啬,一生享受只有酸涩的学问。
并非没有热情可以燃烧,却只能在严寒时节担任冷门官职。
你的父亲当年已经科举及第,如今优秀的儿子又穿上官服。
长寿到百岁的人向来稀少,回去的路上满是关山风雨迷茫。

注释

书生:指读书人。
赋分悭:得分吝啬,形容考试成绩不佳。
儒酸:形容学问深但生活清苦的读书人。
热处:比喻显赫的位置或机会。
炙手:形容权势大、炙热可触摸。
冷官:不受重视或地位低的官职。
乃父:你的父亲。
科目:科举考试。
衣冠:古代官员的服饰,借指做官。
期颐:一百岁。
上寿:祝寿语,长寿。
古来少:历史上罕见。
归去:离开官场。
关山雾雨漫:形容路途遥远且风雨交加。

鉴赏

这首诗是王义山的《挽李教授》,创作于宋末元初。从艺术风格和情感内涵来看,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知识分子艰难处境的同情,以及对父子的深厚情感。

诗中的“偏是书生赋分悭,生平受用只儒酸”两句,描绘了一位书生由于贫穷而不得不节衣缩食,生活窘迫。这里的“儒酸”指的是读书人因为贫困而显得憔悴。

接着,“非无热处可炙手,禁得寒时做冷官”两句,则描绘了这位书生在严冬中没有温暖的地方可以取暖,只能在寒冷的环境中执行公务。这里强调的是书生的困苦与寒冷的对比。

“乃父向年已科目,好儿今日又衣冠”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父亲考取功名、现今自己也穿上了官服这一事实感到欣慰。在古代中国,“衣冠”指的是官员的正装,这里象征着学术与社会地位的成就。

最后,“期颐上寿古来少,归去关山雾雨漫”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长寿的渴望以及对未来不确定的担忧。这里的“期颐上寿”是希望长命百岁,而“古来少”则表示这种愿望在历史上很难实现。“归去关山雾雨漫”则描绘了一种归隐田园、与世隔绝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逃避的心理。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书生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宋末元初社会的艰难与知识分子的悲凉,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家庭、学术成就以及长寿的个人情感。

收录诗词(188)

王义山(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初文学大家王禹偁的后裔。精《易》学,善词赋。宋末进士二十四年卒,年七十四。其诗学刘克庄,王士禛《池北偶谈》卷一八讥其为“下劣诗魔,恶道坌出”、“酸腐庸下”。《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文皆沿宋季单弱之习,绝少警策”(卷一六六)。著《稼村类稿》三十卷,有明正德刻本、万历刻本、《四库全书》本。《全宋诗》卷三三五二至三三五四录其诗三卷。文收入《全元文》。事迹见本集卷二九自作墓志铭、《元诗选》二集甲集

  • 字:元高
  • 号:稼村
  • 籍贯:富州(今江西丰城)
  • 生卒年:1214——1287

相关古诗词

挽苏少章

曾趁当年桂子秋,烦公引领广寒游。

春官报罢笑归去,底事无成付命休。

诗又江湖一家数,学寻伊洛到源头。

忍将感兴篇来读,望断修江无限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挽实斋刘尚书(其二)

节麾仍帅阃,三道福星临。

政澈寒潭底,人行明镜心。

船中不留月,童背也无琴。

谁憩甘棠下,无穷蔽芾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挽实斋刘尚书(其一)

紧官都做了,只欠到台司。

言路古之直,经筵帝者师。

极中五福备,天下达尊推。

方曳星辰履,商山已茹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挽松麓李佥判

手拈老笔眇词场,馀子如何敢颉颃。

疑是前身真贺白,不然今世又苏黄。

片文落处人争诵,一第欠于天取偿。

造物却教二郎做,立身既好又名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