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诗八首(其一)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

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

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

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

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

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

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形式: 古风

注释

弱冠:古代的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人,但体犹未壮,所以叫“弱冠”。
柔翰:毛笔。
荦:同跞。
卓跞:才能卓越。
过秦:即《过秦论》,汉贾谊所作。
子虚:即《子虚赋》,汉司马相如所作。
准、拟:以为法则。
鸣镝:响箭,本是匈奴所制造,古时发射它作为战斗的信号。
这句是说边疆苦于敌人的侵犯。
檄:檄文,用来征召的文书,写在一尺二寸长的木简上,上插羽毛,以示紧急,所以叫“羽檄”。
胄:头盔。
甲胄士:战士。
畴昔:往时。
穰苴:春秋时齐国人,善治军。
齐景公因为他抵抗燕、晋有功,尊为大司马,所以叫“司马穰苴”,曾著《兵法》若干卷。
铅刀贵一割:用汉班超上疏中的成语。
铅质的刀迟钝,一割之后再难使用。
用来比喻自己才能低劣。
骋:施。
良图:好的计划。
眄:看。
澄:清。
江湘:长江。
邰希萱水,是东吴所在,地处东南,所以说“左眄”。
羌胡:即少数民族的羌族,在甘肃、青海一带,地在西北,所以说“右盼”。
爵:禄位。
田庐:家园。

鉴赏

这首诗是左思的《咏史诗八首·其一》,创作于魏晋时期。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深刻思考和个人抱负的渴望。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年轻时便开始研读各种文学作品,显示出其广博的学识和对知识的渴求。

"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 这里是说诗人写下自己的评论,就像古代秦国一样严苛,并且能创作与古代辞赋大师相提并论的作品。

接下来几句 "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 描述了边塞上的哀嚎之声,与诗人虽然未曾身披铠甲,但对战争的历史有着深刻的理解。

"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豪放情怀和不愿受世俗羁绊的心境。

"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 这里用“铅刀”比喻文笔犀利,能够切入深刻的思想,而“梦想骋良图”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抱负的美好憧憬。

最后几句 "左眄澄江湘,右盻定羌胡。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描绘了一位历史英雄的壮丽画面,但诗人最终选择了功成身退,不求名利,只愿归隐田园。

整首诗展现了左思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以及他个人对于功名利禄的超然态度。

收录诗词(15)

左思(魏晋)

成就

不详

经历

西晋著名文学家,其《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自幼其貌不扬却才华出众。晋武帝时,因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任秘书郎。晋惠帝时,依附权贵贾谧,为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员。永康元年(300年),因贾谧被诛,遂退居宜春里,专心著述。后齐王司马冏召为记室督,不就。太安二年(303年),因张方进攻洛阳而移居冀州,不久病逝

  • 籍贯: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
  • 生卒年:约250~305

相关古诗词

咏史诗八首(其五)

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

列宅紫宫里,飞宇若云浮。

峨峨高门内,蔼蔼皆王侯。

自非攀龙客,何为欻来游。

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

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咏史诗八首(其六)

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

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

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

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

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

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形式: 古风

咏史诗八首(其三)

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

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

当世贵不羁,遭难能解纷。

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

临组不肯绁,对圭宁肯分。

连玺曜前庭,比之犹浮云。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咏史诗八首(其七)

主父宦不达,骨肉还相薄。

买臣困樵采,伉俪不安宅。

陈平无产业,归来翳负郭。

长卿还成都,壁立何寥廓。

四贤岂不伟,遗烈光篇籍。

当其未遇时,忧在填沟壑。

英雄有迍邅,由来自古昔。

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