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

三十年来麋鹿踪,若为老去入樊笼。

五湖春梦扁舟雨,万里秋风两鬓蓬。

远志出山成小草,神鱼失水困沙虫。

白头博得公车召,不满东方一笑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我三十年来一直过着隐居生活,怎么老了还跑到官场里受束缚。
我时常梦到雨天去五湖划小舟,现在却在秋天离乡万里,感叹衰鬓如蓬。
远志出了山便成为小草,神鱼失去水便会被沙虫所困。
直到白头才被朝廷征召,可我无法像东方朔那般诙谐调笑自遣。

注释

麋鹿踪:喻隐居生涯。
若为:为什么。
老去:作者出为翰林待诏时已五十余岁,故云。
樊笼:喻官场。
五湖:向来说法不一,这里应泛指吴越一带湖泊。
扁舟:小船。
春梦:春日之梦,喻作者官居翰林的处境。
远志:草名,高七、八寸,茎细;小草,中药名,远志的苗。
沙虫:水边草地的小虫,能入皮肤害人。
公车: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或被征召,皆由公车接待。

鉴赏

这首诗《感怀》由明代诗人文徵明所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经历与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慨。

首联“三十年来麋鹿踪,若为老去入樊笼。”以麋鹿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与人步入老年后被迫进入社会的束缚形成对比,流露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无奈。

颔联“五湖春梦扁舟雨,万里秋风两鬓蓬。”描绘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五湖春日里泛舟于雨中的梦境与万里秋风中两鬓斑白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寓含着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

颈联“远志出山成小草,神鱼失水困沙虫。”运用比喻手法,将远大的理想比作出山的远志,却最终成为微不足道的小草;将才华横溢的人才比作失水的神鱼,被困于困境中,形象地表达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以及人才在社会中的艰难处境。

尾联“白头博得公车召,不满东方一笑中。”点明了诗人虽历经沧桑,但仍有被朝廷征召的机会,然而这种机会并未能带来真正的满足与快乐,暗含着对官场虚伪与个人价值实现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切思考,以及对自由与公正的渴望。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即事(其一)

卯酒意醺然,焚香闭阁眠。

长安尘十丈,不到竹窗前。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先]韵

即事(其二)

露下葛衣单,参差林影寒。

依然残夜月,不在石湖看。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寒]韵

即事(其三)

上书无复志,把酒自多情。

筹国诸公在,吾何耻圣明。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庚]韵

即事(其四)

青衫跨羸骖,白首供朝谒。

自笑老忘还,不嫌官太拙。

形式: 五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