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奉山

院宇萧萧锁暮烟,昔人曾见此升仙。

静看今日流渠水,应是当年炼药泉。

座上山川疑改旧,林中僧行尽长年。

我来寄宿应怀古,始信乡民不妄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庭院寂静笼罩着傍晚的烟雾,古人曾在这里目睹仙人升天。
静静看着如今的流水,应该就是当年炼丹的药泉。
眼前的山水似乎已非往昔,林中的僧侣们岁月漫长。
我来这里借宿,心中满是对古事的怀念,这才相信乡民们的传说并非虚言。

注释

院宇:庭院。
萧萧:形容寂静或冷清。
锁:笼罩。
暮烟:傍晚的烟雾。
昔人:古人。
升仙:成仙或飞升。
流渠水:流水。
炼药泉:古代炼丹用的泉水。
座上:眼前。
山川:山水。
疑改旧:似乎改变。
僧行:僧侣。
尽长年:度过漫长的岁月。
怀古:怀念古事。
乡民:乡村居民。
妄传:无根据的传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历史感的画面。首句“院宇萧萧锁暮烟”以萧瑟的院落和傍晚的轻烟,渲染出一种寂静而神秘的氛围。次句“昔人曾见此升仙”暗示了此处可能与神话传说或道教修炼有关,增添了神秘色彩。

接下来,“静看今日流渠水,应是当年炼药泉”进一步将读者的思绪引向过去,推测那流淌的溪水或许曾是仙人炼药之处,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感。诗人通过“座上山川疑改旧,林中僧行尽长年”,描述了山川似乎依旧,但人事已非,岁月在林间修行者的身影中悄然流逝。

最后一句“我来寄宿应怀古,始信乡民不妄传”,诗人表达自己在此地寄宿时,深感历史遗迹和民间传说并非虚言,从而引发对过往的追忆和对乡民智慧的认同。整体而言,这首诗以董奉山为背景,融合了自然景色、历史传说与个人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深敬意。

收录诗词(1)

陈师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水泛榴花来洞口,鹿迎樵客到仙家。

形式: 押[麻]韵

丹霞观

苍筤林深羽人观,正傍严陵旧钓台。

山中白云夜或起,洞口丹霞昼不开。

双成吹笛驾鸾下,葛翁掷杖为龙来。

仙风道骨我亦有,姹女婴儿君可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浮觉院竹轩

山僧种竹数千个,堂户清阴日日浓。

从便寄栖天外凤,等閒梦化钵中龙。

护馀贝叶云无迹,刺破苔痕石有踪。

老去要盟莲社约,一枝携取策龙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普明院

普明禅寺隐岩坰,狂客重来酒未醒。

云气竟拖龙尾白,山容尽比佛头青。

松林深处谁家屋,村墅斜阳若个亭。

莫问笑谈归去晚,有诗留与赤松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