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山

晋汉高人迹已陈,同君仙屐叩山灵。

涧悬白练流云液,路夹苍虬耸石屏。

鸟下老藤摇翠木,僧归寒屋钥秋扃。

萧萧落日闻笙鹤,满耳天风聒醉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翻译

晋代和汉代的高人踪迹已经难以寻觅,我与你一同踏着仙人的木屐去拜访山中的神灵。
山涧中悬挂着洁白的瀑布,仿佛流动的云液,道路两旁则是盘曲的老松,像石屏一样耸立。
鸟儿落在老藤上,使翠绿的树木摇曳,僧人归来的寒屋紧闭着秋天的门扉。
傍晚时分,笙瑟和鹤鸣声在寂静的山中响起,满耳都是天籁之音,让人从醉中醒来。

注释

高人:指有道德修养或才艺出众的人。
仙屐:神话传说中仙人的鞋子,象征超凡脱俗。
山灵:山中的精灵或神灵。
白练:形容瀑布如白色丝绸般垂挂。
苍虬:青色的虬龙,形容老松树。
秋扃:秋天关闭的门,形容僧房的宁静。
萧萧:形容声音凄清或风声。
笙鹤:笙和鹤的鸣叫声,象征仙界的声音。
聒:嘈杂,这里形容声音响亮。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境图景,充满了超自然的色彩。起始两句“晋汉高人迹已陈,同君仙屐叩山灵”,表达了对古人足迹的追寻和向往,以及与仙侣共游的愿望。“涧悬白练流云液,路夹苍虬耸石屏”中的“白练”指的是瀑布,而“苍虬”则是形容山路旁巨石如龙,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山间清澈的水流和雄伟的景象。接下来的“鸟下老藤摇翠木,僧归寒屋钥秋扃”,通过老藤摇曳、鸟儿飞落,以及僧人归隐的情景,展现了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自然氛围。

最后两句,“萧萧落日闻笙鹤,满耳天风聒醉醒”,则是通过夕阳下的笙声和远处的鹤鸣,以及清新的山风,描绘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的感受。这里的“聒醉醒”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心旷神怡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传递出一种追求超脱尘世、向往仙境的情怀,同时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20)

孙惟信(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宋孝宗淳熙六年,卒于理宗淳祐三年,年六十五岁。以祖荫调监,不乐弃去。始婚于婺,后去婺出游。留苏、杭最久。一榻外无长物,躬婪而食。名重江、浙间,公卿闻其至,皆倒屣而迎长。长身缦袍,气度疏旷,见者疑为侠客异人。每倚声度曲,散发横笛;或奋袖起舞,悲歌慷慨。终老江湖间。淳祐三年客死钱塘,年六十五。有《 花翁词 》一卷,已佚。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有辑本

  • 号:花翁
  • 籍贯:开封(今属河南)
  • 生卒年:公元1179年~1243年

相关古诗词

禅寂之所有卖花声出廊庑间清婉动耳

曲巷深房忆帝州,卖花庭宇最风流。

窗纱破晓斜开扇,帘绣笼阴半上钩。

少日喜拈春在手,暮年羞戴雪盈头。

泉南寺裹潇潇雨,婉婉一声无限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赋女冠还俗

叠却霞绡上醮衣,女童髽髻绿杨垂。

重调蛾黛为眉浅,再试弓鞋与步迟。

紫府烟花莺唤醒,仙房云雨鹤通知。

帘低红杏春风暖,清梦应曾见旧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水龙吟.除夕

小童教写桃符,道人还了常年例。

神前灶下,祓除清净,献花酌水。

祷告些儿,也都不是,求名求利。

但吟诗写字,分数上面,略精进、尽足矣。

饮量添教不醉。好时节、逢场作戏。

驱傩爆竹,软饧酥豆,通宵不睡。

四海皆兄弟,阿鹊也、同添一岁。

愿家家户户,和和顺顺,乐升平世。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风流子

三叠古阳关。轻寒噤、清月满征鞍。

记玉笋揽衣,翠囊亲赠,绣巾揾脸,金柳初攀。

自回首,燕台云掩冉,凤阁雨阑珊。

天有尽头,水无西注,鬓难留黑,带易成宽。

啼妆,东风悄,菱花在,拟倩锦字封还。

应想恨蛾凝黛,慵髻堆鬟。

奈情逐事迁,心随春老,梦和香冷,欢与花残。

闲煞唾茸窗阁,十二屏山。

形式: 词牌: 风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