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生小横塘住,烟波一棹轻。
年年采莲惯,莲种尽知名。
镜影净湖光,人面花枝映。
红衣薄似侬,不耐秋风冷。
朝来采莲处,露叶未曾乾。
欲取珠相赠,终怜无定圆。
折莲丝绕手,根蒂还牵藕。
回棹漫相惊,鸳鸯此中守。
这首清代诗人周之瑛的《采莲曲》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生动画面。诗中的主人公从小生活在横塘,驾着小舟在烟波浩渺中轻盈穿梭,对采莲之事已习以为常。他不仅熟知每种莲种,连莲花的美丽与娇嫩也了如指掌。
“镜影净湖光,人面花枝映”两句,通过湖光倒影和人面花枝的相互映衬,展现出采莲女的秀美与自然景色的和谐。接下来,“红衣薄似侬,不耐秋风冷”则借莲花比喻女子的柔弱,暗示她难以抵挡秋风的侵袭,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最后四句,诗人以采莲归来时发现露水未干的莲叶,表达了对莲子的珍视和欲赠佳人的深情。然而,他感叹莲子虽美,却无定形,如同爱情的无常。折莲时,丝缕缠绕,象征着藕断丝连的情愫;而鸳鸯守在水中,更增添了孤独与寂寞的氛围。
整首诗语言清新,情感细腻,通过采莲这一日常活动,寓言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以及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不详
同县举人、江苏知县丁廷鸾继室。有《薇云室诗》
夜静月逾洁,翛然意欲仙。
镫凝红豆子,香散碧炉烟。
蛩语破孤响,钟声空万缘。
微风一回过,落叶满阶前。
无端作客此淹留,触绪能消万斛愁。
乡思望圆三度月,砧声凉送一城秋。
粮空宜学餐霞去,书富犹堪负笈游。
聚散年来类萍梗,何时听唱大刀头。
初离膝下时,朝暮常相忆。
转眼半载馀,中心更悱恻。
翩翩空中鸟,欲飞有羽翼。
薄薄天上云,欲行仗风行。
身非鸟与云,飞行不可得。
思亲在异乡,迢递隔南北。
有女在晨昏,不能视颜色。
迢迢客路长,渺渺江流直。
儿身恨难随,儿心在亲侧。
手缄一幅笺,心尽数行墨。
一帘红日晓光浮,帘外东风响玉钩。
半掩画屏人未起,似闻鹦鹉唤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