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王性之

性之自是英特人,唯恐富贵来逼身。

我非宝公亦识子,地上复见天麒麟。

眉间爽气照秋色,山水顿觉生精神。

胸中撑拄万卷读,对客倾泻如崩云。

不恨子未识和仲,但恨和仲未识君。

道山归计傥可缓,且复白帢拖红尘。

他年携我渡弱水,侥倖一看瀛州春。

诗成笑答千岩响,东崦峰头涌玉轮。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名为《赠王性之》。诗中描绘了对王性之独特个性与才华的赞美,以及对其未来成就的期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王性之的气质、学识以及与他人交往时的风度。

首先,诗人以“性之自是英特人”开篇,直接点明了王性之的独特天赋和非凡才能。接着,“唯恐富贵来逼身”一句,既表现了王性之对于名利的淡泊态度,也暗示了其内心深处对于自由与独立的追求。

“我非宝公亦识子”,诗人自谦并非高僧,却同样能识得王性之的不凡。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王性之的欣赏,也暗含了对彼此之间深厚情谊的认可。“地上复见天麒麟”则进一步将王性之比作传说中的神兽,寓意其非凡的才华与品德。

“眉间爽气照秋色,山水顿觉生精神”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烘托出王性之独特的气质与内在的活力。而“胸中撑拄万卷读,对客倾泻如崩云”则展示了其深厚的学识与流畅的表达能力,仿佛知识的海洋在心中奔腾不息。

“不恨子未识和仲,但恨和仲未识君”表达了诗人对王性之才能的自信,同时也流露出对王性之未能被更多人认识的遗憾。最后,“道山归计傥可缓,且复白帢拖红尘”一句,既是对王性之未来可能回归山林的设想,也是对其暂时留于尘世的宽容与理解。

“他年携我渡弱水,侥倖一看瀛州春”表达了诗人对与王性之共同探索未知世界的渴望,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诗成笑答千岩响,东崦峰头涌玉轮”则是对两人交流时愉快氛围的描绘,以及对创作灵感与艺术成就的期许。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对王性之个人魅力与才华的深刻赞赏,以及对未来合作与友谊的美好展望。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次韵性之送其伯氏西上

乃翁纯孝曾种玉,一双秀干森如束。

忆昨同舟游邺都,鬓须尚带庐山绿。

只今追想如梦魂,更堪哦子阳关曲。

霜蹄暂蹶堪一笑,连璧终当照金屋。

且醉山中浩荡春,锦绣谁同赏云谷。

形式: 古风

次韵余庆长春梦

阿环梦回如堕云,砚中玉纤如醉文。

香囊翠被不复见,华清草木犹醺醺。

仙郎春光洗怀抱,柔情不断如芳草。

软风细涨玉横斜,一尾追风北山道。

词锋落纸磨秋霜,千首今馀万丈光。

从来支遁识神骏,岁月不知君意长。

形式: 古风

读庆长诗轴

韵如春水初含风,秀如兰芽新出丛。

人间何从有此客,坐令衰老忘龙钟。

新词锵金纷满眼,妙语屑玉霏无穷。

读之置卷欲仙去,风度绝似欧阳公。

儒生寒酸不上眼,江南风流翻手空。

那知此郎蹶然起,笔端五色回春工。

只今陛下固天纵,文章星斗悬高穹。

天生尧舜稷契主,君宜置在明光宫。

雪中呵手研破砚,诗成一笑天开容。

形式: 古风

同庆长游草堂

万株苍烟间,杳然出微径。

相逢知有得,一笑洗孤愤。

萧萧半窗雨,终日满风听。

绿云到巉绝,小立锐清兴。

约公我辈人,发此一区胜。

春工自无私,风力亦强敏。

柳垂拂掠黄,溪作揩磨净。

篱间殿寒梅,吴姬发微哂。

已忻鸟声乐,更爱游丝迥。

余郎妙天下,气与山岳峻。

春光缠肺肠,霁月磨风韵。

诗如画好马,落笔得神骏。

日斜兴未阑,山穷春不尽。

更为明日游,踏遍钟山顶。

旋汲一人泉,峰头煮春茗。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