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逸民六首(其一)

唐虞世已远,邈焉逮衰殷。

戡黎启周业,大统集厥勋。

壶浆来士女,四海望陶甄。

如何首阳下,独有穷饿民。

采采山中薇,大义将焉陈。

颓波不可挽,卓行谁与伦。

隘虽圣不由,求仁斯得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咏逸民六首(其一)》由明代诗人王绅所作,通过对古代逸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首句“唐虞世已远,邈焉逮衰殷”,以历史的更迭为背景,感叹从唐虞盛世到衰微的殷商时期,时间的流逝与文明的变迁。接着,“戡黎启周业,大统集厥勋”描述了周朝建立的过程,强调了开创者们的功绩。然后,“壶浆来士女,四海望陶甄”描绘了周朝时期民众对统治者的期待与拥戴,象征着国家的统一与繁荣。

然而,诗人的目光并未停留在过去,而是转向了“如何首阳下,独有穷饿民”。首阳山是古代隐士伯夷、叔齐避世之地,此处诗人借以表达对古代逸民生活状态的关注,特别是那些在困境中坚持自我原则的人们。接下来,“采采山中薇,大义将焉陈”通过描述隐士在山中采集野菜的生活,进一步强调了他们坚守道义的精神。

最后,“颓波不可挽,卓行谁与伦”表达了对社会风气逐渐败坏的无奈与忧虑,同时也对那些坚持高尚品德的个体表示敬佩。而“隘虽圣不由,求仁斯得仁”则体现了诗人对于道德价值的坚持,认为即使在狭隘的环境中,追求仁德也能实现个人的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古代的理想社会与现实世界的差距,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以及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38)

王绅(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咏逸民六首(其二)

西郊获奇兽,鲁史终笔削。

列国事纷争,士习纵横学。

卓彼鲁仲连,冲怀隘寥廓。

缓颊秦师退,立谈聊城拔。

奇功不日收,世议酬高爵。

孰知斯人志,飘飘在丘壑。翱翔东海上,遗踪散?漠。

千载仰高风,于焉可敦薄。

形式: 古风

咏逸民六首(其三)

嬴政逞凶毒,㭬丧纲与常。

志士共扼腕,疾走奔四方。

赫赫隆准公,基汉由三章。

奈何好慢士,溺冠裂其裳。

商山四老翁,发皓双眉厖。

非因国本重,安能趋帝傍。

奇哉子房策,既以用其良。

一言回主意,期期愧周昌。

形式: 古风

咏逸民六首(其四)

圣门三千徒,一一皆佳士。

时君问其贤,独属屡空子。

仰钻及瞻忽,骎骎殊未止。

惜哉天丧予,一恸回也死。

游目秦汉间,举世难与比。

孰知千载下,乃有牛医嗣。

汪汪千顷陂,渺漫无涯涘。

不见鄙吝生,德馨照青史。

形式: 古风

咏逸民六首(其五)

世人胶外纷,得失互相战。

富贵众所欲,孰肯居贫贱。

庞公沮溺徒,卓卓有高见。

深耕隐鹿门,素无功名愿。

安危本殊途,妻子匪不恋。

刺史弗深知,致词徒缱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