瀼溪书堂

元子溪曰瀼,诗传到于今。

此俗良易化,不欺顾相钦。

庐山我久爱,买田山之阴。

田间有流水,清泚出山心。

山心无尘土,白石磷磷沈。

潺湲来数里,到此始澄深。

有龙不可测,岸木寒森森。

书堂构其上,隐几看云岑。

倚梧或攲枕,风月盈中襟。

或吟或冥默,或酒或鸣琴。

数十黄卷轴,圣贤谈无音。

窗前即畴囿,囿外桑麻林。

芋蔬可卒岁,绢布足衣衾。

饱煖大富贵,康宁无价金。

吾乐盖易足,名濂朝暮箴。

元子与周子,相邀风月寻。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翻译

元子溪名为瀼,流传诗歌直到今天。
这里的风俗淳朴,容易教化,人们诚实相待,令人敬佩。
我对庐山长久倾心,想在山的北面购置田地。
田间有清澈的流水,源自山的心灵深处。
山的内心洁净无尘,白石闪烁沉静。
流水潺潺流过数里,到这里才变得清澈深远。
山中有神秘的龙,岸边树木阴森森。
我在书堂之上建屋,倚着竹几欣赏云岭。
有时靠着梧桐,有时斜靠枕头,风月美景充满胸怀。
或吟诗或沉默,或饮酒或弹琴。
几十卷黄纸书籍,圣贤的教诲无声无息。
窗前是菜园,园外种着桑麻。
蔬菜足以度日,丝织品足够做衣物。
丰衣足食就是大富大贵,健康安宁更是无价之宝。
我的快乐其实很简单,以濂溪的教诲为每日的座右铭。
元子和周子,相约在风月之间寻找乐趣。

注释

元子溪:地名。
瀼:溪流名。
化:教化。
庐山:名山。
阴:北面。
山心:山的中心。
磷磷:光亮的样子。
潺湲:流水声。
澄深:清澈而深邃。
龙:象征神秘力量。
岸木:岸边树木。
书堂:书房。
云岑:云岭。
倚梧:靠着梧桐。
冥默:沉默。
圣贤谈:圣贤的教诲。
无音:无声。
畴囿:菜园。
桑麻林:桑树和麻田。
芋蔬:芋头蔬菜。
卒岁:度过一年。
康宁:健康安宁。
易足:容易满足。
箴:座右铭。
周子:另一个人名。
风月寻:寻找风月之趣。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哲学家周敦颐所作的《瀼溪书堂》,描绘了他在瀼溪边建造书堂的生活情境。诗人以元子溪为背景,表达了对庐山的喜爱和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他选择在山阴购置田地,享受着溪流的清澈、山石的洁净以及宁静的环境。在这里,他读书、赏景、品茗、弹琴,过着简朴而充实的生活,追求的是内心的满足和平静。

诗中通过“有龙不可测”象征着溪流的神秘与深邃,而“岸木森森”则增添了自然的幽静。书堂建在高处,可以远眺云雾缭绕的山岭,生活节奏与自然和谐统一。诗人强调了这种生活虽朴素但富足,足以带来内心的安宁和快乐,他认为这种简朴的快乐就是真正的富贵。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实践。

收录诗词(31)

周敦颐(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谥号元公,世称濂溪先生。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 字:茂叔
  • 籍贯: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
  • 生卒年: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

相关古诗词

游庐山南阜步月回寓馆

不入山中不识闲,不因月上不知还。

老僧长揖归方丈,只有钟声送出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泛舟西湖

湖边无日欠春风,金碧楼台面面同。

白鸟惯随船上下,画桥分断水西东。

百年乐事浮云外,一段伤心落照中。

老尽风流无问处,藕花今是几番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寒食前五日作二绝(其二)

寒食风埃满客巾,西湖烟雨送愁频。

日高未起鸟呼梦,春晚不归花笑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五禽言(其五)布谷

田中水涓涓,布谷催种田,贼今在邑农在山。

但愿今年贼去早,春田处处无荒草。

农夫呼妇出山来,深种春秧答飞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