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建安从军公燕诗并引(其五)代陈孔璋

浮云肃四野,流飙殷悲音。

边地一何苦,慷慨难为心。

饮马长城下,水寒窟且深。

白骨撑路出,杀气驾重阴。

将建大举功,干戈日相寻。

骋哉书檄驰,纵横正如林。

身在记室中,慊慊匪自今。

男儿念钟鼎,谁能常滞淫。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鉴赏

此诗《代建安从军公燕诗并引(其五)代陈孔璋》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诗中描绘了边疆战争的残酷与悲壮,以及从军将士的慷慨情怀和对未来的憧憬。

首句“浮云肃四野,流飙殷悲音”以自然景象起笔,渲染出一种肃穆而悲凉的氛围,暗示战争的来临。接着“边地一何苦,慷慨难为心”直接点明边疆的艰苦与战士们的豪情壮志,虽身处苦难,却依然激昂慷慨。

“饮马长城下,水寒窟且深”描绘了从军将士们的生活环境,长城下的寒冷与深邃的窟穴,既展现了环境的恶劣,也暗示了战争的艰辛。接下来“白骨撑路出,杀气驾重阴”更是将战争的残酷推向高潮,白骨累累,杀气弥漫,营造出一种压抑而恐怖的气氛。

“将建大举功,干戈日相寻”表达了从军将士们为了国家的大业,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决心。而“骋哉书檄驰,纵横正如林”则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他们书写檄文时的豪迈与效率,如同林间的树木般繁茂。

最后,“身在记室中,慊慊匪自今”表达了诗人对从军将士们生活状态的同情与理解,虽然身在官府,但内心的忧虑与不安却从未停止。而“男儿念钟鼎,谁能常滞淫”则是对从军将士们追求功名利禄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们未来命运的担忧。

整首诗情感饱满,语言凝练,通过对边疆战争的描绘,展现了从军将士们的英勇与牺牲精神,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他们的深切关怀与思考。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代建安从军公燕诗并引(其六)代徐伟长

自我出从军,涉旬东南行。

文学托后乘,顾瞻亦已深。

中流万艘集,陶陶层波生。

凄风旗帜繁,秋日戈甲精。

沈阴结战气,唯闻金鼓声。

壮士何飞扬,各愿一先鸣。

志已驰九关,岂但怀不庭。

虽君在只尺,搔首未遑宁。

形式: 古风

代建安从军公燕诗并引(其七)代刘公干

我后赫斯怒,整驾东南征。

六军如飞集,列植龙陂城。

皑皑霜风至,肃萧戈甲鸣。

长飙转沙砾,仰视白日冥。

流波一何劲,金鼓悲且清。

连鸢下青云,毛血洒隰坰。

发机入微妙,观者无不惊。

壮士以慷慨,各奋先登情。

释此荐嘉客,濡翰叙平生。

篇章信绮丽,新诗雅以精。

小臣在缇幕,起坐怀同声。

戎事谅非难,但恐沈痼婴。

形式: 古风

代建安从军公燕诗并引(其八)代应德琏

郁郁西北云,千里驱重阴。

临江大耀士,方舟载浮沈。

连波响风雨,长緤纷悲吟。

分曹命超距,逸气不可禁。

君子在行伍,常怀饥渴心。

非不愧细微,良遇日以深。

故山何时旋,徘徊中自任。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代建安从军公燕诗并引(其九)代阮元瑜

高城苦多阴,秋日殊复悲。

边声薄暮起,但见浮云飞。

霜气劲且繁,河汉寒无晖。

三星何踯躅,皎月正徘徊。

流飙西北至,征马鸣相依。

自知从君乐,谁能常不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