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十首(其三)

暮年无寐意,灯与影应知。

谁复名三叛,空劳赋五噫。

今人难与语,来世尚堪期。

准易扬雄业,真成覆瓿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晚年难以入眠,只有灯火和影子陪伴。
谁能再被称为三次叛逆者,徒然吟诵那五声叹息。
现在的人难以理解我的想法,对来世却有所期待。
我试图效仿扬雄的事业,但恐怕只能成为尘封的瓦罐。

注释

寐:入睡。
影:影子。
名三叛:三次叛逆者的称号。
五噫:《五噫歌》, 表达哀叹或不满。
今人:现代人。
来世:未来的世界或生命。
准易:效仿,试图达到。
扬雄:汉代学者,以辞赋著称。
覆瓿:古代盛酒或药的器皿,比喻作品被埋没。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方回所作,名为《不寐十首·其三》。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十分深邃,从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暮年的孤独无依与对往昔岁月的回忆。

“暮年无寐意”,直接表达了诗人在晚年时无法安然入睡的心境,“灯与影应知”则描绘出一个寂静夜中,仅有灯光与身边的影子陪伴的情景。这里的“应知”意味着诗人对这种孤独生活已经习以为常。

接着,“谁复名三叛,空劳赋五噫”,诗人提及历史上的叛臣,可能是想表达自己虽然不被世人理解,但仍坚守自己的节操和理想。“五噫”指的是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一种文体,这里用来比喻诗人即使努力创作,也难以得到应有的认可。

“今人难与语,来世尚堪期”,则是诗人感叹现实中的隔阂和未来仍抱有一丝希望。这里的“堪”字有耐心等待之意,显示出诗人的不屈不挠。

最后,“准易扬雄业,真成覆瓿为”,诗人通过历史上著名文学家的比喻,表达自己虽然遭遇挫折和忽视,但仍然坚持自己的文学理想。这里的“准易”指的是古代的易氏家族,他们以学问传世;“扬雄业”则是指西汉时期的文学家扬雄,他以文章著称。“真成覆瓿为”,则是一个比喻,意在表达诗人虽然遭遇失败,但仍坚守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孤独生活、历史人物的引用以及个人理想的坚持,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收录诗词(2864)

方回(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 字:万里
  • 号:虚谷
  •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 生卒年:1227—1307

相关古诗词

不寐十首(其二)

孤灯深夜半,何乃抚床为。

道左时难料,心方世岂知。

孰刊前代史,肯作近人诗。

黠鬼应相笑,乾坤一老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不寐十首(其一)

清寒雪夜天,攲枕暗灯前。

总为多思虑,常令少睡眠。

著书传后世,讲学绍先贤。

老死将无日,空閒十二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中秋夜喜晴

秋来剩赋倚楼吟,天慰衰翁此夜心。

霁色一轮升白玉,欢声万镒价黄金。

酒才半醉吾忘我,诗最难题古到今。

日□西流聊困卧,不知更浅与更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中秋前一日雨送罂粟戎葵子与刘元煇

小雨翻锄土带沙,戎葵罂粟送诗家。

敢争天上中秋月,且种人间隔岁花。

小稔米今犹未贱,固穷酒可不须赊。

乘閒傥肯来相过,有水吾能自煮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