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出关》由明代诗人孙蕡所作,描绘了诗人离开京城,行经边关时的所见所感。
首联“忘却看花上帝都,出关犹记佩兵符”,开篇即以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京城繁华与边关严峻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京城中花团锦簇,而诗人却已忘却赏花之乐,一心挂念着出关时所佩戴的兵符,暗示了其内心的忧虑与责任。
颔联“龙归古寺云初定,鸟落寒滩水半枯”,进一步展开画面,通过“龙归”与“鸟落”的动态描写,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萧瑟的氛围。古寺中的云雾渐散,象征着动荡之后的平静;寒滩上水位半枯,预示着自然环境的荒凉与季节的变换。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景物,也暗含了诗人对世事变迁、自然更替的感慨。
颈联“万古文章关气运,十年风雪老头颅”,转而探讨了历史与个人命运的关系。诗人认为,自古以来的文章与历史兴衰紧密相连,而个人的命运则如同经历了十年风雪的老头颅,饱经沧桑。这一联既是对历史长河的深思,也是对个人经历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
尾联“凭将翠管三千牍,换取黄柑二百株”,以具体事物作为寄托,表达了诗人对知识与物质的追求。翠管代表文笔,三千牍象征著书立说的宏愿;黄柑则是地方特产,二百株寓意着对生活实际需求的关注。这一联巧妙地将理想与现实、精神与物质进行了融合,展现了诗人既怀揣远大抱负,又不忘脚踏实地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出关》一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历史的独特见解,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