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铁柱观

琳宫古邸露岧峣,云是千年此镇妖。

方外羽衣能济世,城中仙瓮亦通潮。

蛟龙水底蟠金锁,鸡犬云间听玉箫。

行橐已垂思点石,祈灵坛上倚逍遥。

无复腥风卷楚江,何年羽客受神方。

层阴赑屃冲潮出,薄暖珊瑚绕树香。

贝阙珠宫云杳邈,败鳞残甲水微茫。

神游欲问苍精剑,仙意人间想未忘。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南昌铁柱观的壮丽景象与神秘氛围。开篇“琳宫古邸露岧峣”以“琳宫”、“古邸”点明观之历史悠久与建筑之美,“露岧峣”则描绘出其高耸入云的气势。接着“云是千年此镇妖”一句,不仅强调了观的历史悠久,还暗示了其在镇妖驱邪方面的重要作用。

“方外羽衣能济世,城中仙瓮亦通潮”两句,运用了“方外”、“羽衣”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道人超凡脱俗的形象和济世救人的精神境界。“城中仙瓮亦通潮”则进一步展现了观与外界的密切联系,以及其对城市生活的影响。

“蛟龙水底蟠金锁,鸡犬云间听玉箫”两句,通过蛟龙、鸡犬等自然元素与神话色彩的结合,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神秘莫测的氛围。“蟠金锁”、“听玉箫”更是将观内景象与神话传说巧妙融合,增添了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

“行橐已垂思点石,祈灵坛上倚逍遥”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道观内修行者追求道法、寻求心灵自由的向往。“行橐已垂思点石”可能暗指修炼成仙的过程,“祈灵坛上倚逍遥”则描绘了修行者在灵坛上静心修炼、追求心灵自由的场景。

后半部分“无复腥风卷楚江,何年羽客受神方”两句,通过“腥风”与“楚江”的对比,突出了道观对净化环境、带来祥和之气的作用。“何年羽客受神方”则表达了对道观历史与神秘力量的追忆与敬仰。

“层阴赑屃冲潮出,薄暖珊瑚绕树香”两句,通过“层阴”、“赑屃”等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道观周围环境的清幽与生机。“薄暖珊瑚绕树香”则进一步渲染了道观内外的和谐与美好。

“贝阙珠宫云杳邈,败鳞残甲水微茫”两句,以“贝阙珠宫”、“云杳邈”、“败鳞残甲”等词语,描绘了道观所在水域的广阔与神秘,以及其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最后“神游欲问苍精剑,仙意人间想未忘”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道观内神秘力量的向往与探索,以及对道家思想与修行的深刻理解与认同。整首诗通过对南昌铁柱观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与精神内涵,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文化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772)

孙蕡(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立秋次清江

初见星杓转素商,忽惊灵籁报新凉。

云来太华芙蓉白,露满清江杜若黄。

绝壁群真迷鹤骑,废城孤剑隐龙光。

东还已逐莼羹兴,即倚遥天望帝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十八滩

五城一别三千里,孤棹重经十八滩。

拍岸怒涛雷喷薄,横江乱石铁巉岩。

天阴紫蜃笼商轴,夜冷苍龙吼剑关。

犹记平南诸将下,楼船此地凯歌还。

形式: 七言律诗

张曲江祠

铁石肝肠鲠不阿,千年庙享未为过。

胡儿反相知偏早,人主荒淫谏亦多。

金鉴录存明皎日,玉环事杳逐流波。

岭头手种松犹在,想见高材拄大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除夕舟次英德

西清去岁侍群仙,坐候晨钟拱御筵。

沧海头颅今四十,彤庭礼乐旧三千。

盛寒颇似庚申夜,飘泊还逢癸丑年。

明日扁舟江上路,梅花开遍野云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