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几共查梨到雪霜,一经题品便生光,木奴何处避雌黄。

北客有来初未识,南金无价喜新尝,含滋嚼句齿牙香。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翻译

橘树何时与山楂、山梨一起长到雪霜来时?一旦经过品评之后,便增添光彩。橘子能在什么地方避开人们的议论?
我到黄州来,开始还未认识橘树。如荆州、扬州产的金子般的橘子极为贵重,我乐于尝新橘。品尝橘子吮它的滋味,赋写橘诗嚼它的句子,口味芳香。

注释

几:何时。
共:同与。
查:楂,山楂。
题品:品评。
生光:增添光彩。
木奴:橘子古名。
北客:苏轼自谓。
有来:到黄州来。
初:开始。
无价:无法计价。
齿牙:口味的俗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浣溪沙》中的片段,虽然只有四句,但展现了诗人对梨的独特品味和对其品质的赞赏。"几共查梨到雪霜"描绘了梨经过严冬风雪的考验,暗示其坚韧与甜美;"一经题品便生光"则表达了梨在被品评后更显珍贵,仿佛自带光芒;"木奴何处避雌黄"以"木奴"代指梨,形象生动,又借"雌黄"暗指批评,表达梨不受贬低的特性;最后"北客有来初未识,南金无价喜新尝",通过南北客人的反应,强调梨的稀有和品尝后的喜悦,"含滋嚼句齿牙香"则直接赞美梨的滋味醇厚,令人回味无穷。

总的来说,这四句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苏轼对于梨的喜爱和对其品质的高度评价,体现了他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文人雅兴。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浣溪沙.咏橘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

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绍圣元年十月二十三日与程乡令侯晋叔、归善簿谭汲同游大云寺。野饮松下,乃设松黄汤,作此阙。余近酿酒。名之曰万家春。盖岭南万户酒也

罗袜空飞洛浦尘。锦袍不见谪仙人。

携壶藉草亦天真。

玉粉轻黄千岁药,雪花浮动万家春。

醉归江路野梅新。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临江仙.惠州改前韵

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佳人斜倚合江楼,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殢人娇.赠朝云

白发苍颜,正是维摩境界。空方丈、散花何碍。

朱唇箸点,更髻鬟生彩。这些个,千生万生只在。

好事心肠,著人情态。閒窗下、敛云凝黛。

明朝端午,待学纫兰为佩。寻一首好诗,要书裙带。

形式: 词牌: 殢人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