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钧写给友人赵希实的慰勉之作。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时光流转、友情深重的主题。
首联“才骑竹马逐儿曹,转眼相逢总二毛。”以儿童游戏的场景起笔,生动地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竹马追逐的场景象征着年轻时的无忧无虑,而“二毛”则指头发开始变白,暗示着岁月的无情与人生的沧桑。
颔联“顾我不才惭袜线,嗟君长病卧蓬蒿。”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之情。诗人自谦“不才”,并为友人长期患病、生活困顿感到遗憾和同情。这里运用了袜线的比喻,袜线常用来形容细小或微不足道的事物,此处暗含对友人处境的担忧。
颈联“曾投月下陈遵辖,枉忆霜前范叔袍。”通过典故进一步深化情感。陈遵辖和范叔袍分别出自《汉书》中的故事,前者描述的是陈遵在月光下饮酒畅谈的情景,后者则是范叔因贫困无法穿上华贵的冬衣。这两句诗借古喻今,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过去辉煌与当前困境的对比,以及对其境遇的深切同情。
尾联“几度倚楼天外望,桐江惟有客星高。”以想象中的倚楼远眺,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桐江是诗人虚构的地点,客星则是天空中的一颗星星,象征着远方的朋友。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即使相隔千里,心中的牵挂依然如星辰般明亮。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具体的场景和典故,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怀与思念,以及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