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清溪庄值主人不在次韵

桃树临溪思不禁,扁舟重问草堂阴。

西湖水落鼋鼍石,南国霜清橘柚林。

垄际流泉宜稻性,窗前过鹿解人心。

忆君剪径相迎处,今日蓬蒿又已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再次游览清溪庄时的情景,表达了对旧友的怀念和时光流转的感慨。首句“桃树临溪思不禁”,以桃花盛开、溪水潺潺的春日景象,触发了诗人的思绪。次句“扁舟重问草堂阴”则暗示诗人曾与友人在此共度时光,如今独自重访,倍感寂寥。

第三句“西湖水落鼋鼍石”,通过西湖水位下降,露出鼋鼍石的景象,寓示季节变迁,也暗含友人不在的失落。接着,“南国霜清橘柚林”描绘了南方秋日的清凉,橘柚林的景色,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清。

“垄际流泉宜稻性,窗前过鹿解人心”两句,通过稻田中的流水和窗前悠然的鹿,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也暗示了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最后,“忆君剪径相迎处,今日蓬蒿又已侵”以蓬蒿丛生,象征友人不在后的荒凉,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相聚的深深怀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抒情,通过对清溪庄的细致描绘,寄寓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语言朴素而情感深沉。

收录诗词(590)

唐顺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义修。汉族。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 号:荆川
  • 籍贯:武进(今属江苏常州)
  • 生卒年:公元1507~1560

相关古诗词

题龙池庵三首(其一)

远游为访白云岩,转尽孤峰路更南。

龙见小身时出井,虎驯大士旧开庵。

禅心客思俱潭水,古佛寒松共石龛。

坐对老僧无一事,夜深相与说《楞严》。

形式: 七言律诗

赠庵中老僧僧解相人术少尝游历江南晚归庵中

早从祝发事栖岩,为礼名师每向南。

业净六根成慧眼,身无一物寄茆庵。

厨边引涧宁须汲,松下翻经几到龛。

若使焚香能证道,前身应说是香严。

形式: 七言律诗

同万鹿园宿工文庵次韵有赠

何处寻山不厌深,淡烟归鸟暮钟音。

去家百里讶如客,别尔经年尚此心。

宴坐清香滋夜气,闭门残雪映寒林。

相从一宿应堪觉,机事何须问汉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赠督府张半洲兼柬周中丞石崖四首(其一)

威名昔日动南荒,斧钺重分定海疆。

八镇大臣承节制,六千君子备戎行。

若营内险无如海,但练沙兵略用狼。

师老寇深为日久,伫看石画一更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