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后十九首(其四)

良会属今日,弹筝倚新声。

唱苦令神伤,三变不可盈。

中曲忽自置,踯躅一再行。

欲因更促柱,难为听者情。

人生局一世,悠悠终何成。

要路多坎坷,先秋惨其荣。

来者率如此,焉知千岁名。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名为《古诗后十九首(其四)》,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诗中描绘了良会之日的欢聚场景,通过弹筝、唱歌等细节,营造出一种情感丰富的氛围。然而,随着音乐的变换和情感的起伏,诗人开始反思人生的短暂与世事的无常。

“良会属今日”,开篇点明聚会的珍贵时刻。“弹筝倚新声”、“唱苦令神伤”,音乐与歌声交织,引发内心的触动与哀愁。“三变不可盈”,音乐的变化难以满足,暗示情感的复杂与难以言表。“中曲忽自置,踯躅一再行”,音乐的突然中断,让人在徘徊中思考。“欲因更促柱,难为听者情”,诗人试图调整节奏以适应听众的情感,却感到力不从心。“人生局一世,悠悠终何成”,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追问。“要路多坎坷,先秋惨其荣”,比喻人生之路充满艰难险阻,即使在最辉煌的时刻也可能遭遇不幸。“来者率如此,焉知千岁名”,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的担忧,以及对永恒名声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音乐与人生的对比,表达了对美好瞬间的珍惜、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对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忧虑。语言深沉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而复杂,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深刻而独特的洞察。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古诗后十九首(其五)

三五楼上女,徙倚当双扉。

红妆妙一世,谁不揽容辉。

弦歌入青云,新声亮所稀。

千载为一弹,含意有馀哀。

知音难再得,且复立徘徊。

终日不成曲,零涕沾裳衣。

三叹令人老,游子何时归。

形式: 古风

古诗后十九首(其六)

烛烛芙蓉花,擢擢采兰妇。

怀袖忽已盈,馨香谁为有。

秋草一以萎,此物难独久。

驰情一水间,无因携素手。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古诗后十九首(其七)

摇光加孟冬,北风何惨慄。

寒至疏众星,蟾兔亦早缺。

四时既潜移,遗迹独难列。

不知空床下,蟋蟀安从出。

宛洛多故人,厚者如胶漆。

及其据要路,负我道非一。

织女无成章,牵牛策不发。

且复守贫贱,振翮各有日。

形式: 古风

古诗后十九首(其八)

浮云何冉冉,亦在南山阿。

千里远徘徊,游子苦无家。

昔我同门友,策马驱高车。

两宫属眄睐,冠带日逶迤。

致身及盛时,结附一何多。

极宴累长夜,重闱发弦歌。

白露忽以零,迫此蕙兰花。

芳草随飙尘,谁能顾女萝。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