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

城上调秋角,烟间发暝钟。

风枝摇宿鸟,霜草覆寒蛬。

久负观书乐,端愁束带恭。

暂因群吏散,还得遂幽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翻译

城楼上响起秋天的号角,烟雾中传来傍晚的钟声。
风吹动树枝,惊动了栖息的鸟儿,霜草覆盖着寒冷的蟋蟀。
长久未能享受读书的乐趣,我内心忧虑,只能严谨地束带行礼。
暂时因为官吏们散去,我才能放纵自己,满足内心的悠闲。

注释

城上:城楼之上。
调:吹奏。
秋角:秋天的号角。
烟间:烟雾弥漫之间。
发:发出。
暝钟:傍晚的钟声。
风枝:被风吹动的树枝。
摇:摇晃。
宿鸟:栖息的鸟儿。
霜草:覆盖着霜的草。
覆:覆盖。
寒蛬:寒冷的蟋蟀。
久负:长久未能。
观书乐:读书的乐趣。
端愁:深深忧虑。
束带恭:束紧衣带,保持恭敬。
暂因:暂时因为。
群吏散:官吏们散去。
遂:于是,得以。
幽慵:悠闲懒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秋时节的夜晚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孤独。开篇“城上调秋角”一句,以军中秋夜吹角声为背景,营造出一种肃杀而略带哀伤的情绪。“烟间发暝钟”则是通过钟声在暮色中的回荡,强化了这种氛围的渲染。

接着,“风枝摇宿鸟”、“霜草覆寒蛬”两句,从自然景物中取材,不仅展示了秋夜的清冷,而且通过树枝摇曳的鸟儿和被霜打过的草地上覆盖着的昆虫,生动地描绘出生命在严冬来临前的凄凉。

诗人接下来表达了自己的心境,“久负观书乐”、“端愁束带恭”两句,透露出诗人长期以来对读书的喜悦与内心的忧虑交织,以及他对于个人品德修养的严于律己。

最后,"暂因群吏散"和"还得遂幽慵"两句,显示了诗人在官场中偶尔获得片刻清净,但这种平静是短暂且难以长久的。诗人似乎也乐于接受这样一种孤独与宁静,因为它让他能够更好地专注内心世界。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通过对秋夜景象的细腻描写,反映了诗人对于个人修养和内在世界的追求,以及面对现实生活时保持的一种超然态度。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秋夜

浮云一消散,星斗粲长天。

浩露洒翠柏,清香生白莲。

体凉犹衣葛,耳静已无蝉。

坐久群动息,秋空唯寂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秋夜望月

万里氛昏歇,金波秋更明。

星连河渚闇,风绕桂枝生。

鳷鹊临华馆,新丰落故城。

古今佳赏尽,殊自有馀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秋雨新霁游水北马上偶成

秋色与秋声,萧然满洛城。

未霜林叶赤,新雨野风清。

水气侵肌冷,岚光刮眼明。

谁云景如画,但恐画难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胡太傅挽歌二首(其二)

裴回游内禁,密勿赞鸿枢。

阴德加民物,清名服士夫。

天方遗一老,星忽陨三吴。

疑从龙髯去,乘云在帝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