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纪事

生平足艰窘,可叹不可言。

两遭重城闭,再因群盗奔。

今兹所值遇,我岂不与闻。

脱身保儿女,恐辜明主恩。

傍徨不忍去,敢计生理存。

昨者城破日,贼烧东郭门。

中夜半天赤,所忧惊至尊。

是日雪正作,疾风飘大云。

十室九经盗,巨家多见焚。

至今驰道中,但行塞马群。

翠华久不返,魏阙横烟氛。

都人向天泣,欲语声复吞。

我病未即死,尔来春既分。

剥床供晨炊,两眼烟已昏。

岂无好少年,可与共殊勋。

志士或不耻,有身期报君。

塞水须塞源,伐木须伐根。

子莫笑短拙,荆蛮生伍员。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城中纪事》由宋代诗人吕本中创作,描绘了战乱时期城市中的悲惨景象和人民的苦难生活。诗中通过一系列的事件和场景,展现了战争对社会的破坏以及人们在困境中的挣扎与抉择。

首句“生平足艰窘,可叹不可言”,开篇便点明了主人公一生的艰辛与困苦,难以用言语表达其深沉的哀伤。接下来的几句“两遭重城闭,再因群盗奔”,描述了主人公两次经历城门紧闭、被迫逃离家园的遭遇,反映了战乱时期人民流离失所的痛苦。

“今兹所值遇,我岂不与闻”表达了主人公对于当前时局的关注,虽然身处困境,但仍心系国家大事。“脱身保儿女,恐辜明主恩”则体现了他为了保护家人,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的高尚情操。

“昨者城破日,贼烧东郭门”描绘了城池被攻破、敌人放火焚烧东城门的惨状,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接着“中夜半天赤,所忧惊至尊”描述了夜晚天空变红,主人公担忧此事可能惊动皇帝,反映了他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忧虑。

“是日雪正作,疾风飘大云”描绘了恶劣的天气条件,进一步渲染了战乱时期的环境氛围。“十室九经盗,巨家多见焚”则揭示了盗贼横行、民宅被焚的现实,反映了社会秩序的崩溃。

“至今驰道中,但行塞马群”描绘了战后道路上满是逃亡的马匹,象征着人民的逃难与流离失所。“翠华久不返,魏阙横烟氛”表达了对皇帝迟迟未能归来、国家陷入混乱状态的感慨。“都人向天泣,欲语声复吞”描绘了民众面对苦难时的无助与悲伤,欲言又止的痛苦心情。

最后,“我病未即死,尔来春既分”表达了主人公虽身患疾病,但依然坚持活下去的决心。“剥床供晨炊,两眼烟已昏”描绘了主人公为家人准备早餐的艰难情景,体现了生活的不易。“岂无好少年,可与共殊勋”表达了对年轻一代的期待,希望他们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志士或不耻,有身期报君”表达了对忠诚爱国之人的赞美,希望他们能够为国效力。“塞水须塞源,伐木须伐根”运用比喻手法,强调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解决源头问题。“子莫笑短拙,荆蛮生伍员”表达了对那些嘲笑自己才能不足的人的劝告,以古代忠臣伍子胥为例,鼓励人们即使身处逆境也不忘报国之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战乱时期人民的苦难、国家的动荡以及个体在困境中的抉择与坚守,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360)

吕本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东莱先生,诗人,词人,道学家.诗属江西派.著有<<春秋集解>>,<<紫微诗话>>,<<东莱先生诗集>>等.词不传,今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辑有<<紫微词>>,<<全宋词>>据之录词二十七首.诗数量较大,约一千二百七十首

  • 字:居仁
  • 籍贯:寿州
  • 生卒年:1084- 1145

相关古诗词

读易

江北江南公不归,人言公懒笑公痴。

闭门端坐读周易,直过新春围闭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无题

胡虏安知鼎重轻,祸胎元是汉公卿。

襄阳耆旧唯庞老,受禅碑中无姓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怀京师

北风作霜秋已寒,长江浪生船去难。

客愁不断若江水,朝思莫思在长安。

长安城外高十丈,此地岂容胡马傍。

亲见去年城破时,至今铁马黄河上。

小臣位下才则拙,有谋未献空惆怅。

汉家宗庙有神灵,但语胡儿莫狂荡。

形式: 古风

读司马公集解大玄

京城半年围,道路三月病。

轻舟过江来,所向复未定。

客房夜凉冷,气体亦粗胜。

月穿窗罅白,风入桐叶劲。

挑灯读太玄,爱此顷刻静。

物数极三甲,此理本天命。

首赞则分行,故未及世应。

古历汉则亡,易实更三圣。

哀哉杨子云,上与数子竞。

虽云耗心力,固自有捷径。

后来司马公,独敛众说盛。

锱铢判讹谬,一宗蒙是正。

读玄则知易,此实公所證。

如何少年子,便欲献讥评。

我老未知学,读此知不称。

掩卷坐搔首,一洗肝肺净。

明朝寻故人,此语殊未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