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孟夏甲申日得雨

物理寓乘除,天存好还道。

去年夏迄秋,旱枯苗尽槁。

繁霜打麦根,疗饥兹已兆。

逾春秀葽葽,修翠摇旌葆。

黄云割未尽,赤日仍杲杲。

秧针方刺牙,还忧水泉少。

正深伤弓虞,曲成由大造。

耕雨刈欲晴,从来难两好。

来牟迨既登,甘霖乃方到。

甲甲占久雨,古语信可考。

首夏际兹辰,其应孚未祷。

繁声喧若注,阴云阵如扫。

入夜听檐溜,滴沥响到晓。

蝗螟腐翅翼,蛙黾喊池沼。

从兹雨未艾,调润知可保。

一亩数石收,麦秋功已告。

千仓而万箱,应占富禾稻。

匪藉天功然,人力宁尔巧。

端由政致和,天示贤侯报。

不死见丰年,鼓腹归醉饱。

末掾与农氓,熙熙歌皞皞。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宋诗《辛丑孟夏甲申日得雨》是赵孟坚所作,描绘了诗人经历了一年的旱灾后,在初夏时节终于迎来了一场及时雨的欣喜之情。诗中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展现了从干旱到雨水降临的过程,如“去年夏迄秋,旱枯苗尽槁”、“逾春秀葽葽,修翠摇旌葆”、“耕雨刈欲晴,从来难两好”,反映出农民对雨水的渴望和对丰收的期待。

诗人以“甲甲占久雨,古语信可考”表达对古人智慧的认可,认为这场雨是上天对勤劳人民的回应,也是政事和谐的体现,“端由政致和,天示贤侯报”。他期待着丰年的到来,农民们能过上富饶的生活,“不死见丰年,鼓腹归醉饱”。

最后,诗人以“末掾与农氓,熙熙歌皞皞”描绘出农民们的喜悦,表达了对社会安定、民生富足的美好愿景。整首诗语言朴素,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体现了宋诗清新自然的特点。

收录诗词(115)

赵孟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里中康节庵画墨梅求诗因述本末以示之

逃禅祖花光,得其韵度之清丽。

节庵绍逃禅,得其萧散之布置。

回观玉面而鼠须,已见工夫较精致。

双枝倒作鹿角曲,生意由来端若尔。

所传正统谅末节,舍此的传皆伪耳。

僧花工之工则粗,梦良意到工则未。

女中却有鲍夫人,能守师绳不轻坠。

可怜闻名不识面,云有江西陆公济。

季衡粗丑恶拙祖,弊到雪篷滥觞矣。

所恨二王无巨法,多少东邻拟西子。

是中有趣岂不传,要以眼力求其旨。

踢须正七萼则三,点眼名椒梢鼠尾。

枝分三叠墨浓淡,花有正背多般蕊。

夫君固已悟筌蹄,重说偈言吾亦赘。

谁家屏障得君画,更以吾诗跋其底。

形式: 古风

卖镜

卖明镜,怕明镜。

从来面瘦两高颧,况复星星添鬓影。

世间万事只宜晦,明镜何须炯相对。

镜明卖却昏不磨,从教双鬓雪婆娑。

形式: 古风

和帑院叔

久居朝迹迟迁次,虽在琴斋颇寂寥。

交少自应无援拔,地寒安得有肥饶。

桃花落处春风紧,梅蕊开时腊雪销。

毕竟徐行能远到,樽前赢得且逍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咏史赠王侍御

昔有阳城子,高卧中条山。

粤从丹诏聘,职谏居朝端。

北垣七八年,一词曾靡殚。

于中常戚戚,事以秦越看。

诤臣论一篇,见诮昌黎韩。

城日洽壶觞,视之无汗颜。

一朝天子误,鼎鼐庸雄奸。

皇皇朝野人,敢议不敢言。

城曰兹可矣,不言吾岂安。

当廷坏其麻,势若回狂澜。

臣言不可夺,臣肉所可剜。

孰谓雄猜主,天听亦为还。

一鸣必惊人,朝阳之祥鸾。

一飞必冲天,北溟之鹏抟。

啾啾燕雀辈,终岁寒檐间。

君今踵其武,可想倚任专。

士习弊滋久,未易一匕痊。

遗臭偃月奸,殆今逾百年。

利欲锢人心,深矣莫洗湔。

几新更化机,仍涩胶柱弦。

洗泥何能清,救弊应其源。

昔无起楼地,今举田连阡。

而以求善治,却行而欲前。

复有事诞衒,奋臂张虚拳。

驱虎戕良民,臧否已较然。

胶舟倚航海,恻耸忧世肩。

夷甫在晋朝,举世无几先。

卓哉辩奸论,万世一老泉。

瞽言再拜献,感愤涕泗涟。

昔者汉更生,危言扶彼颠。

皎余明寸心,不向流俗宣。

维君中流柱,屹是障百川。

向来稍诡遇,高官怀袖间。

耿介甘不售,岁寒松柏坚。

国无君子哉,缄默谁复言。

松江千顷浪,涵月金蜿蜒。

于兹送君行,商歌频扣舷。

明当重回首,晚风杨柳边。

伫希御史雨,汛扫靖幅员。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