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陈留二首(其一)

草草一梦阑,行止本难期。

岁晚陈留路,老马三振鬐。

自看鞭袖影,旷野日落迟。

柳林行不尽,想见春风时。

点点羊散村,阵阵鸿投陂。

城中那有此,触处皆新诗。

举手谢路人,醉语勿瑕疵。

我行有官事,去作三年痴。

遥闻辟谷仙,阅世河水湄。

时从玩木影,政尔不忧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匆匆一梦已结束,行动本就难以预料。
年末行经陈留道,老马疲惫扬起鬃毛。
独自欣赏鞭梢和衣袖的影子,旷野中的夕阳缓缓落下。
穿越无尽的柳树林,想象着春风拂面的时节。
羊群散落在村庄,大雁飞向水边坡地。
城中怎会有这样的景象?处处都是新的诗篇。
向路人挥手致意,即使醉言也无需苛责。
我出行是为了公事,即将度过三年的痴迷时光。
远远听到辟谷仙人的传说,在河畔阅尽世间沧桑。
时常在木影间游玩,只因心中无忧饥饿。

注释

阑:结束。
行止:行动、举止。
陈留路:古代地名,这里指旅途。
振鬐:马匹扬起鬃毛,表示疲惫。
鞭袖影:鞭子和衣袖的影子,象征孤独。
旷野:空旷的野外。
羊散村:羊群散开,乡村景象。
鸿投陂:大雁飞向水边高地。
辟谷仙:传说中的不吃五谷的仙人。
政尔:只是,仅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赴陈留二首(其一)》。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草草一梦阑,行止本难期"表达了旅程的匆忙和难以预料,暗示着旅途的艰辛。"岁晚陈留路,老马三振鬐"通过老马的形象,寓言自己在晚年仍需奔波劳碌。

"自看鞭袖影,旷野日落迟"描绘了孤独的行者在空旷原野上,看着自己的身影随着夕阳缓缓拉长,流露出淡淡的孤寂。"柳林行不尽,想见春风时"则借柳林和春风,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和对家乡春景的怀念。

"点点羊散村,阵阵鸿投陂"进一步描绘乡村景象,羊群散落,大雁归巢,反衬出城市生活的疏离。"城中那有此,触处皆新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认为即使平凡的乡间也充满了诗意。

最后四句,诗人以幽默自嘲的方式,"举手谢路人,醉语勿瑕疵"表示对路人的感谢,即使醉酒也不忘礼貌。"我行有官事,去作三年痴"表明他此行公务繁重,可能要付出三年的时间。"遥闻辟谷仙,阅世河水湄"则借辟谷仙人之典故,表达对超脱尘世的向往。"时从玩木影,政尔不忧饥"则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淡泊名利的心态。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丰富,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心境变化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657)

陈与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字:去非
  • 号:简斋
  • 生卒年:1090-1138

相关古诗词

赵虚中有石名小华山以诗借之

君家苍石三峰样,磅礴乾坤气象横。

贱子与山曾半面,小窗如梦慰平生。

炉烟巧作公超雾,书册尚避秦皇城。

病眼朝来欲开懒,借君岩岫障新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大光赴石城

石城高嵽嵲,城下是江波。

莫愁织绮地,年来战马过。

秀眉使君医国手,却把江头无事酒。

山川勃郁不平处,浇以三杯一搔首。

半江楼影白逶迤,想见春流二月时。

待予去扫仲宣赋,走马还朝亦未迟。

形式: 古风

送王因叔赴试

枫落南纪明,秋高洞庭白。

自是天涯人,更送湖上客。

人生险易乘除里,富贵功名从此始。

不须惜别作酸然,满路新诗付吾子。

形式: 古风

送王周士赴发运司属官

宁食三斗尘,有手不揖无诗人。

宁饮三斗醋,有耳不听无味句。

墙东草深兰发薰,君先梦我我梦君。

小窗诵诗灯花喜,窗外北风怒未已。

书生得句胜得官,风其少止尽人欢。

五更月晕一千丈,明日君当泛淮浪。

去去三十六策中,第一买酒鏖北风。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