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鸟

小虫蠹坚木,自意吻颊刚。

蟠身宅幽窦,心期千岁藏。

尔非虎而翼,何乃巧取将。

剥啄绕树腹,卷舌利钩芒。

一身祸众命,曾未厌饥吭。

流怨入胡琴,美人借馀商。

鹈鴂相唯和,次第歇芬芳。

吾生独何事,有喙三尺长。

富岁常苦饥,不能餍糟糠。

宁饥忍效汝,岂复思随阳。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小虫蛀蚀坚硬的木头,自以为牙齿锋利。
蜷曲身体居住在隐蔽的洞穴,梦想着长久的藏匿。
你并非有翅膀的虎,为何能如此巧妙地获取猎物。
在树干上敲击寻找缝隙,舌头卷曲如利钩,尖锐如芒。
你的存在给众多生命带来灾难,却从未满足过饥饿的喉咙。
痛苦的抱怨融入琴弦,美人为我弹奏剩余的旋律。
杜鹃鸟应和,依次凋零,芬芳消散。
我的一生有何作为,只因有这三尺长的嘴。
丰收之年我常受饥饿煎熬,连粗劣的食物也无法满足。
我宁愿忍受饥饿,也不愿效仿你,跟随阳光迁移。

注释

蠹:蛀虫。
吻颊:比喻小虫啃食木头。
蟠身:蜷曲身体。
幽窦:隐蔽的洞穴。
虎而翼:比喻强大但非实际的生物。
剥啄:敲击。
流怨:痛苦的抱怨。
鹈鴂:杜鹃鸟。
次第:依次。
喙:鸟嘴。
糟糠:粗劣的食物。
随阳:跟随阳光迁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啄木鸟的生存状态和特性,以及它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诗中的“小虫蠹坚木,自意吻颊刚”写出了啄木鸟用强健的喙啄食树皮下的昆虫,表现出其生存斗争的能力。接着,“蟠身宅幽窦,心期千岁藏”则描绘了它在树洞中安居乐业,似乎有着长久的生活计划。

“尔非虎而翼,何乃巧取将”这句诗表达了一种对啄木鸟狡猾捕食方式的赞叹,它虽然没有老虎那样的威猛,却能以智取胜。紧接着,“剥啄绕树腹,卷舌利钩芒”具体描写了它捕食时的情景,展示了其尖锐的喙和灵活的捕捉技巧。

“一身祸众命,曾未厌饥吭”则透露出啄木鸟虽然个体不大,却能影响许多昆虫的生存,且似乎从不对食物感到疲倦。诗中还通过“流怨入胡琴,美人借馀商”来隐喻啄木鸟可能因其捕食行为而招致其他生物的怨恨,但它却依旧在树上歌唱,好像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最后,“鹈鴂相唯和,次第歇芬芳。吾生独何事,有喙三尺长”则写出了啄木鸟与其他鸟类之间的和谐共处,它们各自拥有自己的美丽歌声,而啄木鸟则以其长喙为傲。

“富岁常苦饥,不能餍糟糠。宁饥忍效汝,岂复思随阳”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啄木鸟的同情,它即使在丰收的年份也难以吃饱,而诗人宁愿选择像它一样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也不去追求那些看似美好但实际上可能并不适合自己的东西。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啄木鸟生存状态和特性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中生物间的竞争与和谐共处,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生活选择的一种态度。

收录诗词(437)

李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 字:方叔
  • 号:德隅斋
  • 籍贯:华州(今陕西华县)
  • 生卒年:zhì)(1059-1109

相关古诗词

啸台(其二)

步兵真旷达,与世故浮游。

平时哭途穷,郁郁宇宙幽。

浩气独不掩,筑台凌清秋。

一啸已望我,况乃尔汝俦。

斯人固遗世,世亦不汝收。

得非青白眼,钧铢牾时流。

聊为招魂些,释汝故时忧。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啸台(其五)

我登步兵台,缅怀昔来游。

英声入万壑,奇气盘九幽。

转盼迹已陈,况今仍千秋。

鸾凤吟苏门,奚用愧彼俦。

堪笑刘越石,幸胜功遂收。

登高君能赋,乃是子安流。

作诗已可人,洗我万古忧。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啸台(其三)

言登阮公台,兴来聊独游。

因为尔时啸,景物故清幽。

奄冉古今意,凄瑟天地秋。

阿戎迷簿领,况复五君俦。

北眺度遐想,遗音浩难收。

登临感陈迹,云散惜风流。

轫车此裴回,何以慰百忧。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啸台(其一)

步兵游方外,弃礼真太简。

过差生杯酒,况复能白眼。

苏门鸾凤音,戏技犹赧赧。

当知愧孙登,不独嵇中散。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