啸台(其五)

我登步兵台,缅怀昔来游。

英声入万壑,奇气盘九幽。

转盼迹已陈,况今仍千秋。

鸾凤吟苏门,奚用愧彼俦。

堪笑刘越石,幸胜功遂收。

登高君能赋,乃是子安流。

作诗已可人,洗我万古忧。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我登上步兵台,回忆起往日的游览。
英雄的声名回荡在千山万谷,奇异的气象弥漫在九幽深处。
转眼间旧迹已成往事,更何况如今又是千年时光。
鸾凤在苏门吟唱,我何必为那些同类感到惭愧。
可笑刘越石,庆幸的是他的功业得以保全。
您登高能赋诗,如同王勃般才情横溢。
您的诗作已经令人满意,洗涤了我万古的忧虑。

注释

缅怀:怀念,追忆。
英声:英雄的声名。
万壑:千山万谷。
九幽:指深邃的地下或神秘的地方。
鸾凤:古代传说中的吉祥鸟。
刘越石:刘琨,字越石,晋代名士。
子安:王勃,字子安,唐代著名诗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步兵台,回忆往昔游历之情。"英声入万壑,奇气盘九幽"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胸中壮丽的气势和超凡脱俗的情怀。而"转盼迹已陈,况今仍千秋"则透露了诗人对于历史沧桑、古迹凋敝的感慨。接下来的"鸾凤吟苏门,奚用愧彼俦"一句,通过对古代贤士之才华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才能的自信与谦逊。

"堪笑刘越石,幸胜功遂收"两句,可能是在提及某个历史事件或人物,用以强调自己的成就和幸福。"登高君能赋,乃是子安流"一句,则表明诗人在登临高处时的豪放与自如,这里的"子安流"可能是指诗人李白的字,或是对其风格的借鉴。

最后,"作诗已可人,洗我万古忧"两句,显示了诗人通过创作诗歌来表达自己、抒发胸中块垒和洗涤心灵的愿望。这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世界,也揭示了诗歌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作为个人情感宣泄与精神寄托的重要角色。

收录诗词(437)

李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 字:方叔
  • 号:德隅斋
  • 籍贯:华州(今陕西华县)
  • 生卒年:zhì)(1059-1109

相关古诗词

啸台(其三)

言登阮公台,兴来聊独游。

因为尔时啸,景物故清幽。

奄冉古今意,凄瑟天地秋。

阿戎迷簿领,况复五君俦。

北眺度遐想,遗音浩难收。

登临感陈迹,云散惜风流。

轫车此裴回,何以慰百忧。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啸台(其一)

步兵游方外,弃礼真太简。

过差生杯酒,况复能白眼。

苏门鸾凤音,戏技犹赧赧。

当知愧孙登,不独嵇中散。

形式: 古风

啸台(其四)

乘流忽遇坎,触焉遘兹游。

纡馀上云垒,禅房忽通幽。

水光浮西泽,草树飒已秋。

岂无竹林友,腰印不我俦。

异时东山约,兴尽辄复收。

飞盖想清夜,华月湛西流。

何当共巾履,一笑破群忧。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宿峻极中院

晨游开母祠,暮抵紫虚谷。

千峰挂夕阳,犹指中寺宿。

山空无人声,暝色满草木。

乱石碍饥马,荒榛走惊鹿。

深林怪禽号,绝壑山鬼哭。

照涂藉流萤,呻吟愧僮仆。

乙夜扣禅扉,孤灯耿幽绿。

犹疑梦寐中,对榻眠空屋。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