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三过堂和徐太守韵

古寺近郭住,不俗亦不野。

夹门皆长松,秋色垂兰若。

此宜静者得,乃入吾弄把。

一时猎娱戏,获睹东坡雅。

此翁云霞人,岂受天地冶。

意真不在诗,非诗意何假。

自翁三过来,岂复无过者。

课诵千百遍,埽迹便土苴。

幸在堂门中,更见徐公写。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对古寺的赞美与向往,以及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古寺位于城郊,既不显得过于世俗,也不至过于荒僻,门前长满了高大的松树,秋天的景色映照着寺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

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这种静谧环境的喜爱,认为这样的地方适合那些寻求内心平静的人。他提到,这里曾有一位像云霞般超脱尘世的智者,他的存在让这个地方更加神圣。智者的境界并不在于诗歌本身,而是通过诗歌传达出的深刻哲理和精神追求。

诗人还提到了智者的影响力,说自从智者在这里留下了足迹,便有许多人前来学习和领悟。他们反复诵读智者的教诲,清扫心灵的尘埃,以求得内心的纯净和平静。诗人特别提到了一位名叫徐公的画家,他在堂门之中,将智者的形象和智慧通过画笔生动地呈现出来,使得后人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智者的风采。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更深层次地探讨了隐逸生活、精神追求以及艺术创作对于心灵净化的作用。通过描绘古寺及其与智者、画家之间的联系,诗人表达了对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和对精神世界探索的渴望。

收录诗词(70)

杨循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贞母阡

浩浩巴陵江,虹光贯明月。

峨峨清风岭,壁色立积铁。

石或有时泐,水或有时竭。

卓彼韩王二节妇,齧指题诗迹不灭。

纵使字迹有时灭,汗青不磨此贞节。

猗哉禹氏生婵娟,节与铁石应同坚。

良人与子各离散,母抱幼子身俱坚。

哀哀危苦词,吁天天何言。

妾生何不辰,薄命凋芳年。

妾臂可即断,妾衣不可牵。

乌合羝跪彼何人,我独大义报所天。

指血仓卒不得书,泪血直欲流成渊。

明珠白璧委鱼腹,至今生气犹凛然。

呜呼丈夫秉节有如此,身后千年长不死。

形式: 古风

嘉善夜泊

十月望之后,畸人何所归。

江清霜气薄,堂静夜灯微。

木叶背风落,孤禽向月飞。

援琴不成调,新泪欲沾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鹰窠顶山

澄波渺渺两湖平,春色苍苍四望明。

马首山花向人笑,林端僧梵杂溪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东作庄

知时好雨正当春,黄犊犁边绿水新。

林外不须催布谷,农家自少晏眠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