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

海山不见两螺青,但见横江展玉城。

动地鼓鼙飞屋瓦,刺天鬐鬣斗溟鲸。

拍浮未见群儿弄,借势须令万楫迎。

俄顷日斜风欲定,向来元是一沤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海中的山峦看不见两座青螺般的峰顶,只看见横跨江面的白玉城墙般波浪
巨大的战鼓震动大地,连房屋的瓦片都被掀翻,海中鲸鱼的背鳍像剑一样直刺天空
孩子们还未见到大浪翻腾,需要借助浪潮的力量让众多船只迎接
不久太阳西斜,风力渐弱,原来刚才的一切都只是大海的一阵泡沫

注释

螺青:形容山峰形状如螺,颜色青翠。
横江:横跨江面。
鼓鼙:古代军中的大鼓和小鼓,象征战争。
鬐鬣:鲸鱼的背鳍,这里比喻海浪。
万楫:众多的船桨,代指船只。
一沤生:佛教用语,比喻事物的短暂和虚幻,这里指大浪如泡沫般瞬间消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观看潮汐壮观的景象,语言雄浑,想象丰富。海山不见两螺青,这里“海山”指的是远处的大海,"两螺青"可能是波涛之中隐约可见的某种形状,但在这里被比喻为不再显现,取而代之的是横江展开的如同玉城一般的壮丽景象。动地鼓鼙飞屋瓦,刺天鬐鬣斗溟鲸,这两句用了极富有力的形容词来描绘潮水汹涌澎湃的情景,如同战鼓激昂,房屋瓦片随之飞舞,而海中的巨浪则宛如天际的鬐鬣(即古代传说中龙角的样子),甚至与深海中的怪兽相互搏斗。拍浮未见群儿弄,这里可能是在描写潮水尚未到来之前,孩童们在岸边嬉戏的情景,但这个场景并没有展现出来,因为接下来的句子“借势须令万楫迎”则转向了观看潮汐时的盛况,用无数的小船去迎接这股强大的力量。俄顷日斜风欲定,向来元是一沤生,这两句似乎在描述潮汐即将平息之际,太阳西斜,风力逐渐减弱,但这种自然现象自古以来就是如此,总是以一种独特的生命力展现出来。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强调了潮水的力量与壮观,同时也隐含着诗人对于大自然不可预测之美的赞叹。

收录诗词(359)

朱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卜居四明鄞县(今属浙欲)。绍兴八年(1138),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祠部员外郎、秘书少监、起居舍人。十一年,为中书舍人。秦桧恶他不附己,谪居韶州十九年。桧死,充秘阁修撰,出知宣州、平欲府。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一。名山胜景,游览殆

  • 号:潜山居士
  • 籍贯:省事老
  • 生卒年:1097—1167

相关古诗词

过秀野亭观赵昌花

牡丹酴醾送春归,南风亦复吹戎葵。

青女不瘦芙蓉肌,雪中山茶火争辉。

此开彼落相背驰,安得坐隅皆见之。

剑南老人来解衣,好手不免如徐熙。

萧然四幅十二枝,规模一出众史卑。

妙处天授非人为,右军字画少陵诗。

后来纵好难并驰,传观左右识者谁。

爱画入骨吾一痴,惜哉不获坡谷题。

何妨扰扰俗眼疑,秀野前后花成帷,按图求之君自知。

形式: 古风

初直省宿

薄暮欣暑退,吏散列闲屋。

冰厅冷如水,孤坐一巾幅。

久绝青绫赐,仅免床下伏。

何尝语丁宁,但愧头蓄缩。

频年耗太仓,初夜费官烛。

枕书倦已抛,梦蝶来更速。

咍台到天明,从人笑列宿。

形式: 古风

吴道子华清宫图

霜清十月天无风,行宫缥缈祥云中。

重重绣岭光相通,庄严具足无遗功。

泉鸣三汤春濛濛,合欢皂荚双垂红。

人间尘垢一洗空,玉声璆然出房栊。

鸾吟凤舞纷层空,岂不大胜游月宫。

向非道子妙绝笔,那见开元全盛日。

槎牙老木青铜柯,坡陀巨石苍玉质。

石言木应若何闻,阿房兴废才顷刻。

乃知吴生有深意,一时心事能貌出。

臣非丹青好画师,臣以画谏乃其职。

此山此事姑置之,此画当今须第一。

形式: 古风

武进王丞二首(其二)告春亭

东皋有佳致,中夜雨一犁。

喜笑作春声,麦块青欲齐。

浅濑发清响,陈根出新荑。

红情颜未破,翠颦眉上低。

练巾已堪岸,藜杖始一携。

殷勤遗好音,胡芦来劝提。

形式: 古风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