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以“题行箧内所携米海岳各帖戏效渔洋论诗绝句”为题,作者为清代诗人梁成楠。诗中通过叙述王伦的不忠与澹庵的疏劾,引出对书法艺术的赞美,表达了对米芾(米海岳)书帖的珍视和对诗歌艺术的欣赏。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将历史人物的行为与书法艺术相联系,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独特见解。
首句“使虏王伦本不忠”,借王伦的历史形象,暗喻某些人或事的不忠不义,引出下文对正直行为的赞颂。次句“澹庵疏劾欲生风”,赞扬澹庵敢于直言,追求公正,希望以此激发社会风气的改善。这两句通过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忠诚与正义的推崇。
后两句转向对书法艺术的赞美。“能将翰墨归天府”,赞美书法家将作品贡献给国家,视为荣耀,体现了对艺术价值的重视。而“犹胜当年返梓宫”,则通过对比,强调了艺术创作对于个人与社会的意义,相较于简单地返回故乡,艺术作品更能流传后世,影响深远。
整体而言,这首诗巧妙地结合了历史典故与艺术评论,既是对古代人物行为的评价,也是对书法艺术价值的颂扬,体现了诗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