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室行

寂寂空庭无杂宾,蠹书湘榻生浮尘。

青天明月长相照,环堵萧然肯厌贫。

细视瓶中久无粟,举火终朝待邻曲。

长饥近午始一餐,敢望丰年收万斛。

倒翻囊箧无馀钱,杜门谢客常高眠。

逢人笑比庞居士,千金散尽方成仙。

东邻问我何所有,一卷黄庭常在手。

西邻问我一事无,安得天地为锤炉。

陶熔万类频开局,坐运乾符转坤轴。

未论黄土尽黄金,且令四海家家足。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与心境,充满了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哲学意味。

首句“寂寂空庭无杂宾”,点明了环境的清静与内心的孤寂,没有世俗的纷扰,只有自己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接着“蠹书湘榻生浮尘”一句,通过描述书籍与榻上积聚的灰尘,暗示了生活的简朴与宁静,同时也暗含着对知识与学问的珍视。

“青天明月长相照,环堵萧然肯厌贫。”这两句以明月与青天象征永恒与纯净,与简陋的居所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虽身处简陋却心怀高远,不以物质贫乏为意的豁达态度。

“细视瓶中久无粟,举火终朝待邻曲。”诗人通过观察瓶中无粮,等待邻居来访的情景,展现了其生活的朴素与对人情的重视,体现了与世无争的生活哲学。

“长饥近午始一餐,敢望丰年收万斛。”这两句描述了诗人长时间饥饿,仅在午后才进食一次,不奢望丰年丰收的豪言壮语,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和对未来的乐观期待。

“倒翻囊箧无馀钱,杜门谢客常高眠。”诗人直言囊中无余钱,闭门谢绝宾客,常自安眠,进一步强调了其生活态度的淡泊与内心的宁静。

“逢人笑比庞居士,千金散尽方成仙。”诗人以庞居士自比,表达了即使散尽千金也愿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超脱,体现了其对物质与精神价值的深刻理解。

“东邻问我何所有,一卷黄庭常在手。西邻问我一事无,安得天地为锤炉。”这两句通过与邻人的对话,展现了诗人对道家经典《黄庭经》的珍爱以及对天地万物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其对宇宙自然的敬畏与探索。

“陶熔万类频开局,坐运乾符转坤轴。”诗人以陶冶万物、转动乾坤的比喻,展现了其对社会变革的渴望与对个人影响力的自信,体现了其积极入世的态度。

“未论黄土尽黄金,且令四海家家足。”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愿景,即不论物质如何变化,都希望天下百姓都能安居乐业,体现了其深厚的民本思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以及对宇宙自然、社会变革的深刻思考,充满了哲理与诗意。

收录诗词(390)

庞尚鹏(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木绵飞絮歌

曾见溪头杨柳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木绵白絮浑相似,向日随风阵阵斜。

春来便喜春光好,人人共道花开早。

花开花谢能几时,白雪纷纷春已老。

簸扬何必怨东风,年去年来万古同。

自信若非杨柳质,春来依旧满枝红。

形式: 古风

新月篇

西郊雨过月初生,浩荡乾坤阴复晴。

云帘捲尽玉钩横,天门遥望泰阶平。

铜龙漏下报初更,极北关山处处明。

曾憎朔方传箭夜,黄沙碛里听秋声。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斗鸠行

最喜群鸠在高树,时时相对呼风雨。

一朝狂噪百怒生,顿觉形骸分尔汝。

吁嗟羽族诚卑微,分飞顾影将安归。

丈夫斗智不斗力,排山倒海终何为。

古今局面皆如梦,休将胜负为轻重。

泰山兀立霄汉间,掣电轰雷摇不动。

众星敢比孤月明,一鹗能令百鸟惊。

英雄吐气千军勇,何待奋臂轻争衡。

秦人鏖战长城外,焉知祸起萧墙内。

鸿沟万里接天流,茫茫楚汉今安在。

曾闻捕羊指为虎,羊质虎皮宁足数。

蚊虻飞聚任成雷,一击胜之未为武。

争名逐利田单牛,烈火连天苦未休。

满目豪华易消歇,祇馀荒冢北山头。

一门牴牾成胡越,尺田寸宅交相夺。

说客苏张不可移,骨肉恩情中断绝。

何如捲舌且深藏,冰天炎海夜生凉。

掩耳不闻门外事,是非得失俱相忘。

形式: 古风

猛虎行

捕蛇斗鸡安足数,浪说屠龙亦何补。

谁持双剑斗光寒,奋髯尽搏人间虎。

耽耽雄视七尺身,怒号白日惊风尘。

从教横鹜犬羊群,岂无射石飞将军。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