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夜宿功德寺航公房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的静谧与庄严,以及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感悟。
首句“山下禅堂向晚登”,点明了地点和时间,诗人于傍晚时分攀登至山下的禅堂,为整首诗奠定了静谧的基调。接着,“扶筇一笑有卢能”一句,以轻松幽默的方式描绘了诗人登山时的愉悦心情,仿佛在山间漫步,轻松自在,如同古代高士卢能一般逍遥。
“饭馀蔬笋收斋钵,供杂香花映佛灯。”这两句进一步展示了寺庙生活的简朴与庄严。诗人吃完素食后,收拾斋钵,周围散落着各种香花,映照在佛灯之下,营造出一种神圣而宁静的氛围。这里不仅体现了佛教修行的简朴生活,也暗示了诗人对佛法的虔诚与向往。
“汉阙乍违同野吏,吴音无解尽乡僧。”这两句则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世俗与寺庙生活的不同感受。诗人离开繁华的汉阙(可能象征世俗社会),仿佛变成了一个普通的山野官吏,而在寺庙中,他听不懂吴地方言,与当地的僧侣交流困难,这或许象征着诗人与世俗世界的隔阂,以及他对清净生活的追求。
最后,“蒲团睡稳回清梦,风雨萧萧撼古藤。”诗人安然入睡,梦回清净之地,风雨声中,古老的藤蔓摇曳,既增添了环境的生动感,也寓意着诗人内心世界的平静与坚定。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宗教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充满了禅意与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