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闻雷》由宋代诗人刘攽所作,描绘了初春时节的一场微雨之后,突然传来雷声的情景。诗中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变化,也蕴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岁月变迁的感慨。
首句“过腊山微雨”,点明了时间背景,腊月时节,山间细雨蒙蒙,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寒意的氛围。接着,“开正两震雷”一句,笔锋一转,雷声乍起,打破了宁静,给读者带来了一种震撼与惊喜。
“渐南风土异,伤早岁时催”两句,诗人通过对比南方与北方的气候差异,表达了对时间匆匆流逝的感慨。春天的脚步悄然来临,但似乎又过于急促,让人感到有些伤感。
“放逐渔翁问,淹留漂母哀”则借用了典故,渔翁和漂母分别代表了被放逐者和救助者的形象,诗人通过这两句话,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情冷暖的思考。在这样的季节变换中,人们的生活境遇也发生了变化,既有被放逐者的无奈,也有救助者的悲悯。
最后,“馀寒附烟火,尚有复燃灰”两句,以余寒未尽、烟火相伴、灰烬重燃的形象,象征着生活中的希望与温暖。即使在寒冷的冬日过后,人们依然能够找到生活的火花,继续前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情感世界,同时也传达了对生命、时间以及社会关系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