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春曲三首(其三)

春景去,此去何时回。游人千万恨,落日上高台。

寂寞繁花尽,流莺归莫来。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翻译

春天的景色已经离去,不知何时才能再回来。
游人们千万般遗憾,只因夕阳已爬上高高的台子。

注释

春景:春天的景色。
去:离去。
何时:什么时候。
回:回来。
游人:游历的人们。
千万:极多,无数。
恨:遗憾。
落日:夕阳。
上:爬上。
高台:高高的平台或楼台。
寂寞:寂静,空旷。
繁花:盛开的花朵。
尽:凋零,结束。
流莺:轻盈的黄莺鸟。
归:归来。
莫:不要。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离去的诗句,表达了对春天不忍离别的情感以及对游人离去的无尽哀伤。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时光易逝、美好事物难以长久的深切感慨。

"春景去,此去何时回" 这两句直接而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不复返的悲哀之情。春天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而它的离去让人感到无比的失落和渴望。

"游人千万恨,落日上高台" 这两句则转向了对离去游人的深沉怀念。诗中提到的“游人”可能是指那些来观赏春景的人,他们在春天里留下了无数的欢乐和回忆,而现在他们也跟随着春天的脚步离开了,剩下的只有落日余晖和空旷的高台。

"寂寞繁花尽,流莺归莫来" 这两句则是对逝去美景的描绘。春天中繁盛的花朵不再,它们纷纷扬扬如同落叶般散去了。"流莺"指的是流水边上的莺鸟,这里用以形容诗人孤独无伴的心境。莺鸟归巢,象征着春天的最后一缕气息也随之消逝,剩下的只有寂寞与空留。

整首诗通过对春景、游人和繁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易逝的无奈,以及面对自然界变化时的心境。每一句都蕴含着深沉的情感,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诗人站在高台上眺望落日、怀念春天和游人的心情。

收录诗词(810)

刘禹锡(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字:梦得
  • 籍贯: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
  • 生卒年:772-842

相关古诗词

送浑大夫赴丰州

凤衔新诏降恩华,又见旌旗出浑家。

故吏来辞辛属国,精兵愿逐李轻车。

毡裘君长迎风驭,锦带酋豪踏雪衙。

其奈明年好春日,无人唤看牡丹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送惟良上人

高斋洒寒水,是夕山僧至。

玄牝无关锁,琼书舍文字。

灯明香满室,月午霜凝地。

语到不言时,世间人尽睡。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送鸿举游江西

禅客学禅兼学文,出山初似无心云。

从风卷舒来何处,缭绕巴山不得去。

山州古寺好闲居,读尽龙王宫里书。

使君滩头拣石砚,白帝城边寻野蔬。

忽然登高心瞥起,又欲浮杯信流水。

烟波浩淼鱼鸟情,东去三千三百里。

荆门峡断无盘涡,湘平汉阔清光多。

庐山雾开见瀑布,江西月净闻渔歌。

钟陵八郡多名守,半是西方社中友。

与师相见便谈空,想得高斋狮子吼。

形式: 古风

送湘阳熊判官孺登府罢归钟陵因寄呈江西裴中丞二十三兄

射策志未就,从事岁云除。

箧留马卿赋,袖有刘弘书。

忽见夏木深,怅然忆吾庐。

复持州民刺,归谒专城居。

君家诚易知,胜绝倾里闾。

人言北郭生,门有卿相舆。

钟陵霭千里,带郭西江水。

朱槛照河宫,旗亭绿云里。

前年初缺守,慎简由宸扆。

临轩弄郡章,得人方付此。

是时左冯翊,天下第一理。

贵臣持牙璋,优诏发青纸。

迎风奸吏免,先令疲人喜。

何武劾腐儒,陈蕃礼高士。

昔升君子堂,腰下绶犹黄。

汾阴有宝气,赤堇多奇铓。

束简下曲台,佩鞬来历阳。

绮筵陪一笑,兰室袭馀芳。

风水忽异势,江湖遂相忘。

因君倘借问,为话老沧浪。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