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为赵太社作章泉二字及匹纸写诗二十二首赵一再有诗因次韵(其一)

易象于坤必有章,泉翁此义发天光。

离趋外卦文加质,乾伏中爻絅覆裳。

欲验吾心观习坎,诚知是理识归藏。

公诗谢我祗成辱,敢复从公质寸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在坤卦中寓含深意,泉翁的智慧照亮了天理。
离卦象征外在表现,加上实质内容,乾卦内藏潜伏的力量被遮盖。
要检验内心,需观察不断学习和经历困难的过程,真正理解道理才能找到归宿。
泉翁的诗回应我,反让我感到羞愧,我怎敢再向他质疑我的微小见解。

注释

易象:象征、卦象。
坤:地,柔顺。
章:明显、深意。
泉翁:作者或智者。
天光:光明、智慧。
离趋:离卦的动态。
外卦:卦象的外部部分。
文加质:形式与内容的结合。
乾伏:乾卦隐藏。
絅覆裳:遮盖、隐藏。
吾心:我的内心。
观习坎:观察学习中的困难。
诚知:真正理解。
归藏:归宿、根本。
公诗:泉翁的诗。
谢我:回应我。
祗成辱:反而成为羞辱。
敢复:怎敢再。
质寸长:质疑自己的微小见解。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了翁的作品,他以"章泉"二字为主题,通过易经的象征来阐述哲理。首句"易象于坤必有章",借坤卦象征大地,强调变化中总有规律可循。接下来的"泉翁此义发天光",将泉翁(可能指赵某)比作揭示真理的智者,其见解如同天光照亮世间。

"离趋外卦文加质",运用《周易》中的离卦和外卦,说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乾伏中爻絅覆裳"则进一步阐述内在修养与外在表现的关系。诗人鼓励读者通过观察内心体验(坎卦)来理解深奥的道理,并指出认识真理后应将其内化为自我修养。

最后两句"公诗谢我祗成辱,敢复从公质寸长",表达了诗人谦虚的态度,认为赵太社的诗回应自己是对他的赞誉,而自己不敢妄自菲薄,愿意向他学习,提升自己的学识。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哲理于个人交流之中,体现了宋代理学家的学术风格和谦逊精神。

收录诗词(1076)

魏了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字:华父
  • 号:鹤山
  • 籍贯:邛州蒲江(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78年—1237年

相关古诗词

度周卿之母蹇太宜人挽诗

八十三年雪桧身,直将簪珥当冠巾。

生儿须拟范孟博,论士亦知程伯醇。

在约能令家有塾,居閒肯使食无宾。

世间为母皆如此,扶值三纲不乏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某曩在遂宁尝赋木犀云茂树幽花兀老苍不随众卉入词场虎头点点开金粟犀首累累佩印章明月上时疑白傅清风度处看黄香人才生世元如此不为无人不肯芳今十数年矣偶忆前作未免儿戏用韵再赋呈诸友

洞烟溪月楚山苍,万木辞林稼涤场。

老桂挟秋清入骨,明河倚树烂成章。

城隅静女閒逾美,泽畔累臣晚更香。

若数秋花饶此品,未容陶菊逞孤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费华文挽诗(其二)

三凤齐飞日,相期到白头。

一丘生处乐,万事死前休。

风急啼乌夜,霜零断雁秋。

怀人竟何极,缄泪寄西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费华文挽诗(其一)

谨厚传燕国,宽和似蜀公。

材猷今世楷,论建古人风。

阅世心犹壮,忧时鬓已翁。

芸芸今有尽,归去得全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