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仙山浸碧轩二首(其一)

冒黑投精刹,呼灯读旧诗。

平分禅榻稳,共听雨声驰。

鱼鼓催行色,溪山挽故知。

人生萍聚散,后会复何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在黑暗中匆匆赶路,点燃灯火阅读旧日诗歌。
两人平分禅床,安稳静听雨声飘过。
鱼鼓声催促前行,山水挽留旧友的记忆。
人生如浮萍聚散无常,下次相逢会在何时?

注释

黑:夜晚。
投:投向。
精刹:匆忙。
呼:呼唤。
灯:灯火。
禅榻:禅修用的床铺。
稳:安稳。
驰:飘过。
鱼鼓:敲击的鱼形鼓。
行色:行旅的神色。
挽:挽留。
萍聚散:人生聚散如同浮萍。
后会:再次相会。
复:再。
何时:何时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景画面。"冒黑投精刹,呼灯读旧诗"表达了诗人在深夜中点燃灯火,沉浸于古诗词的意境之中。在这里,"冒黑"是指夜色朦胧,而"投精刹"则是形容光线穿透暗夜,"呼灯"是唤起灯火,"读旧诗"则显示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向往和尊崇。

接下来的"平分禅榻稳,共听雨声驰"展现了一个宁静的室内场景。诗人与朋友们一起坐在平坦稳固的坐具上,共同聆听外面绵密的雨声,这种氛围营造出了一种超脱尘世、心灵得到净化的禅意。

"鱼鼓催行色,溪山挽故知"中,"鱼鼓"是古代夜晚报时用的工具,其声音提醒着诗人时间的流逝。这里的"催行色"意味着夜色愈加浓重,而"溪山挽故知"则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景物的情感寄托,通过这些熟悉的景象来寻找内心的安慰。

最后两句"人生萍聚散,后会复何时"表达了一种对人世间聚散无常的感慨。"萍聚散"比喻了人与人的相遇和别离,而"后会复何时"则流露出一种对未来重逢机会渺茫不期的哀叹。

整首诗通过夜景、雨声以及自然物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中聚散无常的感悟,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怀。

收录诗词(454)

王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 字:会之
  • 籍贯:婺州金华
  • 生卒年:1197-1274

相关古诗词

宿倍儡店感旧

诸老皆仙去,遗踪岁月深。

主人今易姓,客子亦伤心。

来燕传新话,群蛙试闹音。

欲将兴废事,历历问云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寄东湖诸友

东湖又是一年期,雅好绸缪岂不思。

耳聩臂疼衰甚矣,山高水阔欲何之。

工夫只在潜心处,端的何须对面时。

堠子分明书八到,康庄稳步复奚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寄立斋

团栾未久又分襟,踽踽嬛嬛老不禁。

陋巷更无佳客语,残编幸得古人心。

熙熙农夫含生意,济济官僚喜德音。

欲共功名须好汉,微阳何以胜重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梅影

梅花已清绝,明月忽横窗。

孤影知难并,群花已竖降。

淡痕开画帐,皓色掩书缸。

寂寞素娥冷,须臾拥去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