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京道中杂诗十二首(其二)刘蕡祠堂

刘君古遗直,祠堂在丘园。

嗟此豪杰窟,文雄歘孤骞。

平生二三策,匪徼明主恩。

琐琐谈得失,无乃市井言。

凭高一长望,若厌车马喧。

微风过疏雨,青山满前轩。

阴晴倏异态,浮云实无根。

悠悠千载心,去去勿复论。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古代名士刘蕡祠堂的景仰之情,以及对刘蕡生平和精神的深刻思考。诗人在上京道中游历时,特意前往刘蕡的祠堂,表达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敬意。

首句“刘君古遗直,祠堂在丘园”点出刘蕡是古代正直之士,其祠堂位于山丘园林之中,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氛围。接着,“嗟此豪杰窟,文雄歘孤骞”表达了对刘蕡作为豪杰和文人的高度评价,他的事迹如同突然崛起的孤峰,令人赞叹不已。

“平生二三策,匪徼明主恩”赞扬刘蕁一生中虽有几策良谋,但并非为了追求帝王的恩赐,而是出于对国家和人民的真诚关怀。接下来,“琐琐谈得失,无乃市井言”则指出刘蕁在谈论政治得失时,或许过于世俗,不够高远。

“凭高一长望,若厌车马喧”描述诗人站在高处,眺望远方,仿佛厌倦了尘世的喧嚣,寻求心灵的宁静。随后,“微风过疏雨,青山满前轩”描绘了一幅清新的画面,微风吹拂,细雨稀疏,青山映入眼帘,充满了自然之美。

“阴晴倏异态,浮云实无根”进一步展现了自然界的瞬息万变,阴晴转换,浮云飘渺,没有固定形态,象征着人生的无常。最后,“悠悠千载心,去去勿复论”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长河中人物命运的感慨,认为无论过去如何,都已成往事,无需再过多议论。

整首诗通过描绘刘蕁祠堂及其周围环境,以及诗人内心的思考,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463)

黄溍(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文潜,元代著名史官、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史识丰厚。一生著作颇丰,诗、词、文、赋及书法、绘画无所不精,与浦江的柳贯、临川的虞集、豫章的揭徯斯,被称为元代“儒林四杰”。他的门人宋濂、王袆、金涓、傅藻等皆有名于世

  • 字:晋卿
  • 籍贯:婺州路义乌(今浙江义乌)
  • 生卒年:1277年11月27日—1357年10月18日

相关古诗词

上京道中杂诗十二首(其四)榆林

崇崇道旁土,云是古长城。

却寻长城窟,饮马水不腥。

斯人亦何幸,生时属休明。

向来边陲地,今见风尘清。

禾黍被行路,牛羊散郊坰。

儒臣忝载笔,帝力猗难名。

形式: 古风

上京道中杂诗十二首(其八)龙门

竦身望龙门,缓辔行兀兀。

溪回愁屡渡,雨横惊暴溢。

两崖俨相向,百水怒争出。

人言马上郎,快意每多失。

自非渥洼种,不得矜捷疾。

飘飘虮虱臣,凛凛鼋鼍窟。

皇灵重覆冒,利涉用终吉。

回睨向所经,千嶂隐朝日。

青林外盘纡,黄流中荡潏。

后来渠未央,君子宜战栗。

形式: 古风

上京道中杂诗十二首(其十一)李陵台

日暮官道边,土室容小憩。

汉将安在哉,荒台犹髣髴。

低徊为之久,怀古增歔欷。

长风吹旷野,飞雨千里至。

萧条苍山根,草木馀爽气。

常怜司马公,予夺多深意。

奏对实至情,论录存大义。

史臣司述作,遗则敢失坠!

形式: 古风

木棉絮

难得晴天晴有絮,偏非雪地雪留痕。

虹光海日前身事,鸪影江山一缕魂。

宁可风怀让杨柳,几曾衣被慰黎元。

词人老作英雄语,越峤声坛定一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