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汪东在清末近现代初所作的《摊破浣溪沙》,通过对甫里祠的追忆和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以及对自身境况的沉思。首句“去岁同寻甫里祠”回忆了去年一同探访甫里祠的情景,诗人以“霜髯飘拂与秋宜”描绘出祠堂周围的环境和自己的形象,暗示岁月流转,自己已届老境。
“遇合缘深千载下,抚残碑”表达了诗人对古人际遇的感慨,认为他们的缘分深厚,即使历经千年,仍能引起后人的共鸣。接下来,“居处本依临顿宅”暗示了诗人对古代文人生活的一种向往,而“呻吟不薄晚唐诗”则表明他对唐代诗歌的高度评价,自比为晚唐诗人的风格,寓含着对自己才华的自许。
最后两句“借问九原如可作,我谁归”直抒胸臆,诗人询问如果有机会追随古人长眠,他将选择与何人共处,流露出一种孤独和迷茫的情绪,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归宿的深深思考。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具有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