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缙云守关彦远教授曾彦和集平山堂次关韵

蜀冈势与蜀山通,龙虎盘挐上紫空。

小语还忧惊太一,高堂元自在天中。

少师杨柳无遗迹,承旨歌谣有旧风。

斜日芜城易兴感,忘怀犹喜故人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蜀冈的山势与蜀山相连,龙虎形状的山峰直插云霄。
即使低声细语也怕惊动了天神太一,高大的殿堂本就位于天宫之中。
少师杨柳的遗迹已无处可寻,但流传的歌谣仍保留着古老的风情。
夕阳下的芜城容易引发感慨,幸好还有老朋友能共同分享这些思绪。

注释

蜀冈:蜀地的山岗。
蜀山:四川境内的名山。
龙虎:形容山势险峻,如龙腾虎跃。
挐:盘旋上升。
紫空:紫色的天空,指高空。
太一:古代神话中的天神。
高堂:宏伟的殿堂,此处指天宫。
元:本来,原本。
少师:古代官职,负责教育和音乐。
遗迹:遗留的痕迹或遗址。
承旨:接受皇帝的命令或旨意。
歌谣:民间流传的歌曲。
芜城:荒废的城市,这里指扬州。
兴感:引起感触或感慨。
忘怀:忘记忧虑或烦恼。
故人:老朋友。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题为《招缙云守关彦远教授曾彦和集平山堂次关韵》。诗中描绘了蜀冈的雄伟景象,它与蜀山相连,龙虎般地盘旋于紫色的天空之中,显得气势非凡。诗人担心自己的轻声细语会惊动神灵“太一”,而高堂却似乎自在于天宫之中,流露出一种超然的意境。

接着,诗人提到少师杨柳的遗迹已无处寻觅,但承旨歌谣中仍保留着古老的风情,暗示着历史的传承。在夕阳下,诗人站在芜城(可能指扬州)的平山堂,不禁生出感慨,然而能与故人一同分享这份情感,又让他感到欣慰,忘却了世事的沧桑。整首诗以景抒情,寓言深远,体现了晁补之诗歌的韵味和对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815)

晁补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字:无咎
  • 号:归来子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 生卒年: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相关古诗词

泗州王谏议明叟留饮

云水东游蚤岁怀,半生尘土却教回。

两行堤柳关心在,一点淮山入眼来。

北省主人誇酒好,南风稚子喜帆开。

扬州底事牵行色,端为琼花芍药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试院呈文潜用前韵

神交千古圣贤中,尚想铜山应洛钟。

倾盖十年唯子旧,知音一世更谁逢。

天如蚁磨骎骎旦,谈似缲车亹亹从。

邻榻邓侯那不共,拥衾百首兴方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叙旧感怀呈提刑毅父并再和六首(其六)

亲见扬雄自不惊,吾人要使后人评。

白圭未可轻三复,小草须防得二名。

太华耸天如剑立,黄河蹙野似军行。

栖迟自忆衡门后,可是登楼不称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叙旧感怀呈提刑毅父并再和六首(其五)

郎潜如我未宜惊,户部须推宰相评。

他日碧山思却走,当年紫府已收名。

共知白发生青鬓,未废长歌续短行。

樽酒不空多坐客,君家馀事足陶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